5年前。我跟舅舅借了25万开餐馆。昨天,我在银行取了现金,拿去舅舅家还给他。他当

陈立振说 2025-07-11 16:41:33
5年前。我跟舅舅借了25万开餐馆。昨天,我在银行取了现金,拿去舅舅家还给他。他当场数了数对我说:“这钱不对啊!”我赶紧数一遍,是25万啊!没有错。我不解地看着舅舅,但是舅舅的一番话,却让我震惊了 五年前的夏天,空气粘稠。我站在舅舅周伟强家宽敞的客厅,手心冒汗。我叫李想,28岁,刚从不死不活的公司辞职,怀揣创业梦却苦无资金。父母是普通教师,无力支援。 舅舅是亲戚圈里的“能人”,早年跑运输,后自营货运公司,在小城混得风生水起。他脾气急,说话直。我鼓起勇气递上歪歪扭扭的计划书,提出想开特色餐馆的想法。舅舅叼着烟,眯眼看了半天,大手一挥:“行!差多少?舅舅兜底!” “得……25万。”我声音发虚。 “成!明天来拿钱!”他弹了下烟灰,又盯着我,“亲兄弟明算账,这钱算借的,别打水漂!” 我心头一热:“谢谢舅!我一定好好干!万一……” “少废话!怕什么失败?干就完了!”他打断我,“钱不急,挣了慢慢还。利息嘛……到时候再说,看你小子造化!” “到时候再说”像颗种子埋进心里,但被巨大的感激冲淡了。我郑重写下借条。 餐馆“巷子深”开张了。舅舅不仅出钱,还动用人脉帮我办执照、找装修队,甚至开业头几天亲自来后厨镇场。头年累脱层皮,勉强保本;第二年渐有起色;第三年终于稳定盈利。 同年,我遇到小雅,很快结婚。接着买房付首付(餐馆利润加积蓄刚够),人生大事接踵而至,手头一直紧。还钱只能拖。舅舅提过一次,见我确实难,只说了句“抓紧点”,没多催。 后来女儿朵朵出生,带来欢乐也加重负担。小雅辞职带娃,我肩头更沉。餐馆利润基本填进了小家的日常开销和无底洞般的奶粉、尿布、早教里。日子像上紧的发条,过得飞快而麻木。 转眼五年过去。朵朵上了幼儿园,小雅重新工作,家里经济压力缓解。“巷子深”熬成附近小有名气的“老店”,有了稳定客源和不错收入。我省吃俭用五年,终于攒够那沉甸甸的25万。 昨天下午,我特意去银行取了现金——厚厚几沓,装在不显眼的布包里。拎着它走进舅舅家别墅,心里五味杂陈,更多是如释重负。 舅舅正看新闻。我把布包放实木茶几上,闷响一声。 “舅,钱凑齐了,25万整,您点点。”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激动,“这些年太感谢您了!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舅舅没说话,拿起布包熟练点钞。客厅只剩“唰唰”声和我加速的心跳。时间仿佛凝固。 终于点完最后一沓。他抬起头,眉头微皱,把布包推回来: “李想,这钱……数目不对。” 我的心猛地一沉!不可能!银行点过,路上护着,到家又点,千真万确25万! “不对?舅,是25万啊!我点过好几次!”我慌忙拉过包,手指发抖地重新清点。一张,两张……一百张一沓,五沓……没错! “是25万,舅舅,您看,没错。”我抬头,困惑又委屈。 舅舅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放下,身体前倾,目光锐利,话如冰锥: “数目是25万没错。但你借的是本金。钱在我手里五年!你知道25万放银行定期,利息多少?做点小投资,收益多少?少说四五万!你只还本金,利息呢?钱能白用五年?亲兄弟明算账,你该懂!” 我僵住了,大脑空白,耳边嗡嗡作响。五年前那句“利息嘛……到时候再说,看你小子造化!”此刻如惊雷炸响。 “利……利息?”声音干涩,“舅舅,当初……您只说借25万,让我好好干,没……没提利息啊?这怎么突然……” “没提?”舅舅声调陡升,不悦,“我说了‘到时候再说’!‘到时候’不就是现在?这么大笔钱白用五年?你当我开善堂?一家人账也得清!这样,不多要,补2万利息,两清!”
0 阅读:0
陈立振说

陈立振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