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场面美国人不会懂!”武警官兵结束救援任务,榕江百姓上演夹道“投喂”,一女子将自家大鹅抱出来,硬是塞进军车里!随后的一幕让人们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贵州榕江县,一座山水环绕的宁静小城,在今年七月却经历了几十年未遇的极端洪灾。 突如其来的暴雨汇聚成奔涌的洪流,瞬间冲垮了道路、淹没了农田,众多百姓被困家中,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场突发灾害,最先冲上前线的,依旧是熟悉的身影——武警部队和人民解放军。 洪水侵袭的当天夜里,武警战士们冒着瓢泼大雨紧急出动,昼夜不息地参与到抢险救灾工作中。他们趟着齐胸深的洪水转移群众,一趟又一趟地穿梭在水中与废墟之间,将老人、小孩、孕妇一个个安全背出受灾区域。 灾情最严重的那几天,很多战士甚至连续工作超过48小时,不顾体力透支,只争分夺秒地救人。清淤、搬运、抢修……他们的身影始终出现在每一个受灾最严重的角落。 而在一线奋战的不仅仅是官兵,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百姓。灾难面前,军民一心,群众们自发承担起了后勤保障的任务。村民们临时搭起灶台,蒸饭、炒菜、煲汤,用最朴实的方式支持那些在前线拼命的子弟兵。 有人把家中仅有的食材送到一线,有人连夜包粽子、蒸馒头,还有老奶奶亲手绣的鞋垫和祈福红布,也一一送到战士们手中。 灾后重建阶段更是辛苦异常。淤泥深至膝盖、满目疮痍的街道上,战士们用双手清理塌方和垃圾,用肩膀抬走倒塌的房梁与石块。他们全副武装,汗水早已浸湿衣衫,皮肤被烈日晒得蜕皮,但没有一人退缩。 面对村民们送来的水和食物,战士们始终坚持着“子弟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传统,婉拒了所有个人馈赠。 然而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当得知部队即将完成任务返回驻地时,榕江百姓自发组织起送别仪式。 7月5日清晨,还未到出发时间,村民们已经早早聚集在道路两旁,手持红旗、拉起横幅,神情中满是依依不舍。有人拿出手机记录这珍贵的瞬间,有人默默流泪致敬那些曾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英雄。 正当车队缓缓驶出村庄时,一个感人的场景再次上演。为了遵守纪律,官兵们在军车后部架起盾牌,试图阻挡村民的送礼行为。然而群众的热情根本挡不住。 一位大叔眼明手快,将一个大西瓜精准地抛进车厢,赢得了围观人群的热烈欢呼。他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对着车内竖起大拇指。 紧接着,更加动人的一幕发生了:一名年轻女子从人群中跑出,怀里紧紧抱着一只十几斤重的大白鹅,还给它系上了红绳。她一路小跑追着军车,脚步踉跄却丝毫没有停下,终于在最后时刻将这只大鹅塞进了副驾驶位。 她气喘吁吁地站在路边,目送着军车逐渐远去,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这只鹅并不普通,它是家中正在下蛋的母鹅,是她留着给孩子补身体的食材。在这个普通村妇心中,比起自己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而这样的送别场面,不只是物质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凝聚,是一个普通中国人最质朴的爱与敬意的体现。 车内的小战士看到这一幕早已泪流满面,他隔着车窗朝人群挥手告别,眼神里满是感激和不舍。这一别,也许真的就是一生再无相见的缘分。即便如此,军民之间的这份情感,早已深深印刻在彼此的心里。 还有许多战士的脖子上,挂着村民送上的红鸡蛋和绣花鞋垫,那是榕江百姓用传统方式表达的祝福:平安、顺遂、百邪不侵。 这场送别并未因泪水而变得沉重,反而是一场淋漓尽致的情感释放。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宏大叙事,但却实实在在打动人心。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上演这样军民一家亲的画面。人们还记得1998年长江抗洪的那个夏天,还记得汶川地震时泥泞中趴下让百姓踩过的背影,还记得武汉抗疫期间昼夜坚守的逆行者。 而今,在榕江洪灾的救援与送别中,这种鱼水深情再次感动全国。 在其他国家或许难以理解,为何一个国家的军人与百姓能建立如此深厚的情感纽带。但在中国,这种“军爱民、民拥军”的关系,从不是口号,也不是宣传需要,而是一次次真实事件和生命互托中沉淀下来的共识。 这种感情,来自战士在危难中舍生忘死的担当,也来自百姓在平凡中倾尽所有的支持。 正是因为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这样的互相成就、互相守护,中国才能一次次战胜灾难,走过苦难,凝聚起无可替代的民族力量。今天的送别不是结束,而是传承,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底最柔软、最坚定的信念。 军民情深,如山如海,在这片土地上,注定还会继续书写更多感天动地的篇章。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这种场面美国人不会懂!”武警官兵结束救援任务,榕江百姓上演夹道“投喂”,一女子
幽梦化蝶飞
2025-07-11 14:11: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