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风没被击落?印媒:歼-10击落的是诱饵!结果又一架飞机坠毁! 印度空军又摔了

铁血击空 2025-07-11 11:49:42

阵风没被击落?印媒:歼-10击落的是诱饵!结果又一架飞机坠毁!

印度空军又摔了一架。这回是架“美洲虎”,坠毁在拉贾斯坦邦,机上两名飞行员当场死亡。距离上次类似事故,刚过去不到三个月。

熟悉印度军情的人大概已经麻木,但这次背景稍微特别一点——因为就在前一天,印度媒体刚刚发文声称:“歼-10击落阵风是假消息,打中的只是一个诱饵。”

“诱饵”说法,掩不住失去的那一架阵风

先回到这桩所谓“击落未遂”事件的源头。今年5月,巴基斯坦空军首次在实战中部署歼-10CE,使用霹雳-15E空空导弹击落一架试图深入的印度阵风战机。从雷达锁定、导弹发射、地面目击到残骸照片,整个击落链条几乎无缝衔接。

然而两个月后,印度媒体突然“释出内幕”:阵风并未被击落,歼-10打中的是一枚以色列制造的X-Guard拖曳诱饵弹。这种说法出自一个自称“前F-15飞行员”的西方军评人,连名带姓都带不出验证,居然堂而皇之登上印度主流媒体。

问题是,这套说辞对技术圈来说压根站不住脚。X-Guard系统虽名声在外,但它是为F-16和F-15量身打造的模块化外挂,不适配法国达索的飞控接口。更别说,印度采购阵风时压根没签订引进该系统的合同。从公开资料到实机照片,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印度的阵风具备这种装置。

更扎眼的,是那块垂尾残骸——明确标识着BS001号阵风战机,落在战区之外的地面上,被多家媒体拍到。如果这不是阵风被击落,那印度方面至今为何拿不出这架“没事的阵风”来现身说法?飞行员是否还在?飞机是否安全返航?沉默,就是答案。

达索的“否认”,反而坐实了击落

为了缓解尴尬,达索公司一度出面替印度“澄清”:所谓阵风被击落是“谣言”,飞机是“机械故障”自坠。但不到48小时,公司总部火速发布第二份声明,否认CEO曾做出此番表态。

熟悉军贸合作的人都清楚,这类口径反转往往不是“误解”,而是客户方(印度国防部)要求“统一说法”出了问题,厂商左右为难,只能全盘否认。毕竟,如果真是自己掉的飞机,法国赔偿、售后、 政治责任都可能成问题。

这场击落事件本身,正在变成一场公关灾难——不仅印度内部舆论信任度雪崩,连法国本土都开始质疑印度空军是否故意向盟友隐瞒损失。更微妙的是,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竟成了这波“诱饵神话”的最大受益者,连带X-Guard系统名声大噪,甚至有消息称印度正考虑为“幻影-2000”和“LCA光辉”加装这一设备。

一场战损,成了军火营销。

阵风之外,美洲虎又成“献祭者”

而正当印度媒体在为这场“虚构胜利”造势之时,印度空军又一次“用实际行动打脸”——美洲虎战机在国内训练任务中坠毁,现场残骸大片散落,附近村庄传出剧烈爆炸声,确认两名飞行员当场遇难。

这已是今年第三起美洲虎事故。更讽刺的是,在这架坠机前不到一个月,印度空军才刚刚对外宣布“美洲虎中期改造计划”,要为这款冷战产物加装AESA雷达、头盔显示器、红外跟踪系统等“21世纪配置”。

但谁都知道,美洲虎这玩意儿从1973年飞进印度,到现在已有五十多年机龄,不光老,零件紧缺、气动布局落后、雷达反射面积大、结构抗压脆弱,根本不适合现代空战体系。装什么都白搭,升不升的起飞都两说,更别提空中突防了。

一边是战损掩盖不清,一边是老机连摔不止。印度空军所谓“现代化”,像极了在一辆报废的摩托车上安个平板电视,然后自我感动:“这是智能化改装。”

体系落后,才是印度最大短板

不管是阵风还是美洲虎,暴露出的都不是单一战机问题,而是整个作战体系和人员训练的失衡。 一架战斗机再先进,飞行员不熟悉战场态势,不具备高强度实战对抗经验,在面对成熟的电子战与超视距打击体系时,很容易成为“高级靶机”。

更别说巴基斯坦空军这些年持续引进歼-10CE、枭龙Block III,以及一整套中国提供的作战管理链路,整体空战模式早已升级。从雷达锁定、数据融合、导弹突防到末端压制,几乎全流程数字化、可组网。

相反,印度军方至今还在为“军种互通”头疼,空军单打独斗,陆军无人机配合滞后,海军情报链路缺失。要靠这套体系与中巴合作体系对抗,结局并不难预测。

阵风不是“神话”,更不是“遮羞布”

如果阵风真的没被击落,最好的回应方式是亮出飞机、亮出飞行员、亮出返航轨迹,而不是编出一个“诱饵神话”来堵人嘴。

如果美洲虎真的还能打仗,那就请让它撑过一次完整的高强度训练周期,而不是三个月摔一架,用飞行员命换舆论平衡。

空战的胜负,从来不是靠嘴说的,而是雷达数据、战果确认和地面残骸说话。

可惜的是,印度空军在这三样上,总是拿不出一项能服众的。

0 阅读:3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0

用户10xxx90

1
2025-07-11 14:19

中第一、美第n

猜你喜欢

铁血击空

铁血击空

用心做好每一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