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面对媒体追问,首次松口谈及可能与中方同行在马来西亚会晤的消息——“我们正在筹备类似的会谈(We are working on that)”。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像一块拼图,瞬间解释了为何他宁可临时取消日韩行程,也要执意飞往吉隆坡。 鲁比奥这步棋下得微妙。一边对日韩放鸽子,一边对东盟笑脸相迎,背后藏着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转向。美国国务院嘴上说着“加强印太合作”,实际动作却更诚实——突然宣布对日韩加征25%关税,转头却对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频频示好。这种“打一巴掌给颗枣”的操作,活脱脱是特朗普式“交易艺术”的翻版。 马来西亚这场东盟外长会,表面看是多边外交,实则成了美俄中三方的暗战擂台。鲁比奥急着见拉夫罗夫,谈乌克兰停火的“新想法”;又放风要会王毅,摆明是想在东南亚这张牌桌上同时压注。比起日韩这些“老跟班”,中俄在东盟的影响力才是华盛顿更忌惮的——毕竟越南的芯片工厂、印尼的镍矿合作,早被中企插满了旗子。 韩国总统李在明恐怕最憋屈。刚收到中方抗战纪念日邀请,美方就取消高层会谈,还顺手砸下关税大棒。特朗普团队对“平衡外交”的容忍度显然为零,尤其当韩国总理金民锡的“知华派”背景亮出来时,白宫眼里看到的怕是“叛变”预警。鲁比奥这趟马来西亚之行,某种程度上也是杀鸡儆猴——告诉所有盟友:想在中美间骑墙?先问问关税答不答应。 讽刺的是,就在鲁比奥抵达吉隆坡当天,特朗普又威胁对老挝、泰国加税。这种精分操作让东盟国家集体皱眉——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直接呛声“关税已成地缘政治武器”。当美国一边拉拢越南替代供应链,一边又对马来西亚光伏产品征税时,所谓的“印太战略”更像是一场零和博弈的真人秀。 鲁比奥的亚洲首秀,最终演成了特朗普外交的缩影:盟友信任被关税撕得稀碎,战略重点在推特治国下左右横跳。或许唯一确定的是,当美国把外交做成生意时,每个国家都得重新拨算盘——毕竟在特朗普的账簿里,没有永恒的伙伴,只有随时变脸的价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7月10日晚,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面对媒体追问,首次松口谈及可能与中方同行在马来西亚
旅行看世界
2025-07-11 10:31:4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