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被以色列突袭后,竟追着以色列战机的尾气,发射了11枚超高音速导弹,结果战机还没到家,导弹却先到了。
这场 “你炸我港口,我炸你机场” 的互怼大戏,引来了不少关注。
胡塞武装这次反击的时机选得很特别。以色列战机刚完成对胡塞控制区港口的突袭,还没走出战区警戒范围,11 枚高超音速导弹就顺着战机尾迹锁定方向打了出去。这种几乎实时的回应,和以前非对称作战里防御方被动等着的样子完全不同。
大家都觉得胡塞武装这次表现很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之前虽有行动,但这么精准又有冲击力的反击可不常见。这次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末端突防速度能到 6 马赫以上,超过了以色列 “铁穹” 系统能有效拦截的速度,这也是攻击能成功的关键技术原因。而且追着战机尾气发射,能看出他们对目标追踪的精准度确实提高了。
再看以色列,他们的防空系统在国际上一直名声不错,但事实上,这次没能有效拦截。以色列军方事后也承认,现有防空体系面对集群式高超音速目标有防御盲区。负责空防的北方司令部透露,当天 11 枚导弹分三波实施饱和攻击,第一波 4 枚牵制了 “箭 - 3” 反导系统的雷达通道,后面两波趁机突破防御网,最终有 3 枚命中内盖夫沙漠的空军维修基地。
胡塞武装能有这样的战术革新,究其根本,是他们作战体系悄悄升级了。通过把无人机侦察、卫星定位修正和实时战场通信整合起来,他们的打击从以前的概略瞄准变成了精确制导。五角大楼最新评估显示,过去 18 个月里,胡塞武装的远程打击能力至少提高了 3 个技术代次,作战半径比 2023 年扩大了 40%。
从武器源头看,这些导弹的推进系统和伊朗近年公开的 “法塔赫” 系列存在技术关联,但制导模块明显经过本土化改造。
从地区格局来讲,这事儿让力量平衡有了变化。以色列一直依赖 “空中优势 + 定点清除” 模式,这次头一回被非国家武装力量实实在在反制。加沙地带与也门战场的战术联动,逼得以色列不得不分散部署防空资源,军事威慑效能出现边际递减。
当前局势下,双方的报复行动越来越激烈。以色列已调集两个 “铁穹” 连增援南部边境,胡塞武装则宣布完成新一轮导弹储备补充。这种军事博弈持续下去,会进一步压缩地区安全缓冲空间,让本就动荡的中东局势更难预料。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军控专家注意到,这场对抗中出现了高超音速武器技术通过非传统渠道流向地区武装的现象。这可能迫使全球防空体系标准进行系统性升级,而胡塞武装通过实战验证的战术组合,已成为中小力量对抗军事强国的新范本。
信息源:据央视新闻 7 月 7 日消息,当地时间 7 日零时左右,以色列对也门西部红海沿岸胡塞武装控制区发动空袭,目标包括荷台达港、伊萨角港等多处港口及卡提卜中央发电站等关键设施。
当地时间 7 日中午,其军方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声明,称胡塞武装在以色列空袭后,向以色列战机发射多枚地对空导弹并成功驱离,同时对以色列发起 11 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