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森没想到,佩通坦还留了一手,当着全世界的面,给了柬方难堪
刚坐上泰国文化部长位子的佩通坦,第一把火就烧向了柬埔寨——以“财政紧张”为由,突然暂停归还20件柬埔寨文物。这批被扣下的高棉雕塑,原本是两国去年白纸黑字协议好本月移交的,柬埔寨连运费都主动提出全额承担,却硬生生被佩通坦按在了泰国仓库里。
要知道,这20件高棉雕塑可不是普通古董。它们属于10世纪高棉帝国时期的艺术珍品,当年被走私到泰国后,柬埔寨花了二十多年才通过法律程序确认所有权。
2000年泰国查获43件同类文物,其中23件已经在2009年和2015年归还,剩下的20件直到2024年泰国内阁才批准移交。谁能想到,佩通坦一上任就推翻了这个决定,给出的理由简直让人哭笑不得:“本年度预算不足以支付运输费用”。
可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大臣彭萨格娜都明确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费用了,泰国却还是找借口拖延,这显然不是钱的问题。更让人玩味的是时机。佩通坦6月底刚被宪法法院暂停总理职权,7月初就以文化部长身份宣布暂停文物归还。
这个时间点,恰好卡在泰柬边境冲突升级的节骨眼上。5月28日两国军队在柏威夏寺附近交火,导致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6月2日柬埔寨又截获一架疑似泰国军方的无人机。边境局势剑拔弩张之际,佩通坦突然在文化领域发难,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博弈。
事实上,佩通坦的这步棋背后藏着多重算计。其一,她刚丢掉总理职位,急需在文化部长位子上立威。上任不到一周就叫停文物归还,既能转移国内对“通话门”事件的指责,又能塑造“捍卫国家利益”的强硬形象。
其二,泰国正计划2026年将皇家传统服饰申报联合国非遗,而柬埔寨此前提交的婚礼习俗申遗材料中被指包含泰国服饰元素。佩通坦借文物问题敲打柬埔寨,实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文化主权之争预热。
其三,她瞄准了洪森的软肋——柬埔寨近年来大力推动文化遗产回归,以此提升民族自豪感。扣住这批文物,等于捏住了洪森的面子,迫使柬方在边境问题上让步。
不过,佩通坦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抵不过现实的耳光。柬埔寨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彭萨格娜在致佩通坦的信中措辞强硬,要求泰国立即履行协议,否则将通过国际法律途径解决。
更绝的是,柬埔寨还把这事儿捅到了东盟层面。7月9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公开敦促泰柬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这让佩通坦陷入两难:继续扣留文物,可能引发东盟内部不满;归还文物,则等于承认自己的政治操弄失败。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泰柬两国对文化遗产的争夺早已超越了文物本身。柬埔寨近年来通过国际合作追回800多件流失文物,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响应,唯独泰国始终态度暧昧。
这次被扣的20件雕塑,正是当年古董商道格拉斯・雷彻福德走私网络的一部分。雷彻福德曾向泰国博物馆出售大量高棉文物,如今这些文物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泰国却迟迟不愿彻底清查。佩通坦的暂停归还,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泰国文物机构的历史问题“擦屁股”。
对柬埔寨来说,这批文物的象征意义远超实际价值。它们是高棉文明的活见证,也是民族尊严的寄托。柬埔寨文化学者指出,这些雕塑上的铭文记载着古代王室的功德,对研究吴哥王朝历史至关重要。
更讽刺的是,泰国一边扣留文物,一边却在申遗战场上小动作不断。泰国媒体声称柬埔寨婚礼习俗申遗材料“盗用”泰国元素,甚至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入调查。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柬埔寨民众。7月8日,金边爆发千人示威,抗议泰国的文化霸权。
美国则试图通过支持泰国,在文化领域制衡中柬关系。佩通坦的举动,恰好给了美国介入的借口。7月1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态“关注泰柬文化遗产争端”,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看似中立的表态,实则暗藏拉拢泰国、牵制柬埔寨的意图。
目前,被扣的20件高棉雕塑仍静静地躺在泰国文化部的仓库里。柬埔寨已经做好了长期博弈的准备,不仅成立了专门的文物追索团队,还计划在2025年东盟文化部长会议上提出申诉。
而佩通坦这边,既要应对国内的政治危机,又要在国际舆论场为自己辩护,可谓焦头烂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将如何收场?或许正如一位泰国政治分析师所言:“佩通坦以为自己下了一盘大棋,却不知已经掉进了洪森的局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