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东海硬刚F35!中美隐形战机暗战,谁在虚张声势? 据传中国的歼-20战斗机如今已常态化出现在东海上空,并频繁与美军F-35上演“猫捉老鼠”的空中博弈。官方更是高调披露“望海中队”的歼-20多次对外军战机实施拦截任务。 更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的反隐身雷达被称具备锁定F-35的能力,而关于歼-20能挂载核弹的传言也甚嚣尘上。这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巡逻,而是在向美日联盟强势示威! 歼-20如此自信地应对美军,背后显然是对自身技术能力的坚定信任。新一代碳化硅半导体雷达据称能将探测范围提升至千公里,远胜F-35的约300公里探测距离;加之优异的超音速机动能力,也让人调侃F-35是“胖子机身”,根本无法比拟。就差官媒直接喊出“我们就是更强”。 更重要的是作战体系的升级:从发现敌情到歼-20紧急升空,全流程响应迅速高效。这一整套打击链条直指嘉手纳基地的美军F-35,几乎摆明了“我们盯上你了”。 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曾表示歼-20“表现不俗”,但他也指出F-35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协同的作战网络(CEC),单机可能不敌,但靠强大的数据链在编队作战中能形成合围打击。 中国显然押注的是东海的“主场优势”——密布的反隐身雷达网结合歼-20的高机动性,意在逼迫美军隐形战机“现形”。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旦真正爆发冲突,这套体系能否顶住美军的电子战压制?毕竟,美军的下一代空优战机NGAD已在推进,中国此时大秀肌肉,也可能在未来面对技术反杀的风险。 从战略布局来看,中国此轮东海动作堪称精准:既是实战演练台海空中控制力,也是在测试美军的应对机制。每一次成功拦截F-35,都在传达一个信号——西太平洋的制空权,并非美国一家独享。 但最大的隐患在于误判风险。中美两国的隐形战机若在东海“近距离交锋”,稍有操作失误,就可能重演南海撞机的意外。中方高调解读此次拦截,显然意在向美方传递警告信号——别轻举妄动,后果自负。但问题是,美军真的会因此而收敛动作,接受所谓“力量平衡”吗? 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加速采购F-35战机的态势来看,这场较量早已超越单纯的武器性能比拼,而演变成围绕整个印太盟友格局的战略对决。 归根结底,歼-20东海巡航的背后,是中国试图以技术优势换取地缘政治上的筹码。美军若要在台海或南海动手,就必须权衡成本。然而,在现代空战中,拼的早已不是单机,而是体系对抗的能力。 中国押宝于雷达网与歼-20的“组合拳”,美国则靠的是盟友体系与第六代战机的技术跃迁。到底是谁在虚张声势?等到歼-20真正面对F-35的电子战系统时,答案或许就会揭晓。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27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