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向美国捐1亿,又给大陆捐500亿,竟被李嘉诚“威胁”港珠澳大桥通车庆典那天,有位老人在桥头站了整整一个上午。他叫胡应湘,从青丝到白发,为这座桥熬了三十五年。 (信源:中国新闻网——胡应湘谈港珠澳大桥:中国桥梁建设已达世界级) 在香港,一个财富曾是李嘉诚二十倍的富豪,总因一些“特立独行”的操作,惹来一身非议。 他叫胡应湘。父亲是出租车司机,他靠着就面包苦读,考进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1958年,学成归来的胡应湘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成为一名体面的工程师,而是扎进工地,从底层干起,十年后创办了合和实业。凭借亲手打造的亚洲第一高楼“合和中心”,他在香港建筑界一战成名。 然而,真正让他卷入舆论漩涡的,是1995年的一桩旧事。那年,他向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捐款一亿美元,创下外国人对美国大学单笔现金捐赠的最高纪录。 消息一出,香港社会炸开了锅,指责他“崇洋媚外”的声音铺天盖地。“在中国赚钱,却跑去讨好美国人”,类似的骂声不绝于耳。 面对非议,胡应湘一言不发。可谁知,这笔钱的后续效应很快浮现。美国政商两界对他好感倍增,紧接着,他便拿下纽约一处地标建筑的大项目,顺势将中国的基建技术和施工团队带入了国际舞台。行家这才看明白,这哪是捐款?分明是为中国基建出海铺路的一块敲门砖。 正当外界给他贴上“亲美”标签时,胡应湘却把目光和真金白银,投向了当时许多人还看不懂的中国内地。 他早就说过:“中国是我的根,哪怕倾家荡产,我也要支持。”这份决心并非空话。早在1978年,他就踏足广州,看到街头落后的景象,脱口而出:“要致富,先修路!” 自此,他成了内地的“基建狂魔”。广州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中国大酒店、广深高速公路、虎门大桥,这些标志性工程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尤其是广深高速,作为第一条由港商投资建设的内地高速公路,如今每天车流量高达70万辆,一年收费超过20亿,成了一棵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不过,他一生最大的执念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大桥,这一构想他从1983年起念叨了三十五年。 2002年,他在人民大会堂签下500亿的港珠澳大桥投资协议,动了李嘉诚的“奶酪”。当时,李嘉诚的港口业务正盛,珠三角货轮在码头多停一天,他就能赚三千万。大桥一通,货船改陆运,等于从李家口袋掏钱。 两人的明争暗斗一度惊动了香港特区政府,但大桥最终还是顶着重重阻力拔地而起。这座全长55公里的世纪工程,解决了400多个技术难题,扛过了16次强台风,将不可能变为了现实。 大桥通车后,货运时间缩短4小时,珠海房价应声涨了三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也跃升至13万亿元。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当年那个被看作“疯子”的胡应湘,究竟下了多大一盘棋。 多年后,当李嘉诚的基金会同样向美国大学捐赠一亿美元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时,胡应湘却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亲自坐镇指挥港珠澳大桥的奠基工作。 如今,胡应湘身家仅17.9亿美元,在香港富豪榜上排在46位,远不及李嘉诚。可他似乎毫不在意,因为父亲曾告诉他:“中国早晚要回到世界之巅,我得帮一把。” 他的公益也透着一股实在劲。在云南怒江,他捐建27所希望小学,让傈僳族的孩子们告别了溜索过江上学的历史;在甘肃,他投入2.3亿,硬是把十万亩沙漠改造成了绿洲。 这些项目不仅没有商业回报,还需要持续投入。他甚至公开呼吁“房地产利润别超6%,让老百姓住得起房!” 即便到了85岁,他依然每周三次头戴安全帽,出现在泥泞的工地上,甚至能一眼指出图纸上毫米级的误差。他曾说,希望将来自己的墓志铭上能刻下港珠澳大桥。 这种将个人财富与国家基建深度捆绑的“爱国”方式,或许正是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一种诠释。它超越了口号式的表达,也不同于单纯的慈善捐赠,而是将自己的名字,实实在在地刻在了祖国的山河之上。
香港富豪:向美国捐1亿,又给大陆捐500亿,竟被李嘉诚“威胁”港珠澳大桥通车庆典
画画的哈哈
2025-07-10 11:45:3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