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打了1000多天,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中国在三年前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全世界只有中国这个局外人因为没参与战争,反而收获了最大的好处。 俄乌战争刚开始那会儿,西方国家齐刷刷地站队乌克兰,对俄罗斯一顿制裁,能源市场乱了套,供应链也跟着断。 有人盯着中国:你站哪边?中国没吭声,也没急着选边站,而是给出一句话:我们支持和平,呼吁对话。 有人说中国是在打太极,但现在来看,这种“不站队”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当时的王毅外长讲得很直接:“中方始终站在和平正义一边。”很多人不买账,觉得中国是在给俄罗斯撑腰。 可三年后,美国人回头一看,才发现,中国既没掏一分钱去打仗,也没得罪俄罗斯,还趁这个机会,把自己的经济、外交、能源全都往前推了一大截。 美国战略界现在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平衡外交”不是模棱两可,而是一种精算过的理性。 你打你的,我做我的,最后全球格局一变,中国反而成了局外的最大受益者。 战争一开打,西方企业一窝蜂撤出俄罗斯市场。苹果、奔驰、麦当劳说走就走,留下的是一地空白市场。而填上这个空白的,是谁?是中国。 2021年中俄贸易额是1500亿美元,到2023年直接飙到2400亿,今年可能干脆突破3000亿。 中国的手机现在占据俄罗斯95%的市场份额,汽车出口涨了将近600%。俄罗斯街头越来越多的车是长城、比亚迪,手机不是华为就是小米。 更关键的是能源。2023年,俄罗斯成了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每天230万桶的低价原油直通中国工厂,不仅便宜,还稳定。 中俄还在加快修“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等2029年一开通,中国能源安全就多了一条大陆通道,绕过了马六甲,不再被美国海军掐脖子。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推人民币结算,现在机会来了。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90%以上都用人民币结账。 这不仅帮中国出口企业规避了汇率风险,也让人民币在国际上更有存在感。美元霸权虽没倒,但脚底已经开始打滑。 俄罗斯被战争拖住了脚步,西方又忙着围堵它,中亚这块地盘就出现了空档。中国顺势推进了好几年都卡着的项目,比如中吉乌铁路,拖了20年,2023年终于开工。 这条铁路一通,中亚的货就能直接搭中国的物流出海,少走几千公里,省下好几道关卡。 俄罗斯自己也在调整态度,原来不太愿意放开的远东,现在主动邀请中国企业进驻,合作区面积接近700万平方公里。这对中国东北振兴是个大礼,黑龙江不再是边陲,而是前沿。 中东方面,中国也没闲着。美欧忙着打仗,中国跑去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在外交上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西方一直说中国不负责任,可你看看,现在谁在谈和平,谁在卖武器? 有意思的是美国原本想打“联俄抗中”的算盘,结果战争一开,俄罗斯直接跟西方撕破脸,抱中国抱得更紧了。美国想两边牵制,结果反倒把中俄推得更近。 虽然中国没派兵,也没掺和战场,但该学的东西,一样没落下。俄乌战场成了活教材,什么无人机、精确打击、电子战、通信干扰,全都在实战中展示得清清楚楚。 中国军工企业看得比谁都仔细,哪些武器好用,哪些技术还得改进,一清二楚。 像无人机,中国早就开始搞,但这场战争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它的威力。2023年迪拜防务展,中国的无人装备成了各国军方争抢的热门货。 更别说对俄出口的那些芯片、零部件,不仅撑起了俄罗斯的一部分军工,也反过来验证了中国技术的稳定性。 中俄军事合作也在升级。2024年,两国海军还在阿拉斯加附近搞了联合巡航,美军看了不高兴,但也干不了啥。 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潜艇系统,未来可能通过合作渠道部分输入中国。没花一枪一弹,中国就把技术积累和协作经验都拿到了。 所以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清楚:你们打你们的,我们搞我们的,但别想着拉我下水。 战争打了1000多天,乌克兰还在找援助,俄罗斯还在扛制裁,美国还在算军费,而中国早已在战火之外,悄悄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红利。 不是靠投机取巧,是靠判断与坚持。
俄罗斯成功做了一次试探,得出结论:北约也是只纸老虎。 俄罗斯这次的试探,像往
【50评论】【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