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才发现中俄武器差距这么大:中国已远超俄罗斯 至今为止,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三年多,给全球的教训其实也已经相当多了。 而中国军力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多个关键领域已经展现出超越俄罗斯的实力。从海军舰艇的现代化建设到空军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从导弹技术的突破到信息化作战能力的提升,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军事强国行列。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自 2019 年服役以来,已完成多次远海训练和实战化演练,其舰载机起降效率和编队协同能力显著提升。 2024 年,山东舰与辽宁舰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作战体系更加成熟。护航的 055 型驱逐舰延安舰,作为全球最先进的万吨级驱逐舰之一,配备 112 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执行防空、反导、反潜等多样化任务。 相比之下,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长期因故障难以部署,新型驱逐舰建造进度缓慢,海军整体实力差距逐渐拉大。 空军战斗机歼 - 20 隐身战斗机已形成规模化战斗力,其隐身性能、航电系统和远程打击能力均优于俄罗斯的苏 - 57。 苏 - 57 因进气道设计缺陷导致隐身能力不足,在俄乌冲突中表现保守,而歼 - 20 已在多次演习中验证了与美军 F-35 对抗的实力。 此外,中国的无人机技术更是领先全球,翼龙和彩虹系列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其续航能力和载荷水平远超俄罗斯同类产品。 导弹技术是中国军事优势的另一大亮点。东风 - 41 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 1.2 万公里,可携带 6-10 枚分导式弹头,命中精度误差仅 100 米,部分技术指标已超越美俄同类武器。 同时,中国在反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多次成功,标志着中国具备了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这一技术难度极高,目前全球仅中美掌握。 信息化和网络战能力方面,中国的 5G 通信系统已应用于军事领域,可支持上万个战斗机器人同时通信,在复杂地形中保持稳定的指挥控制。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在无人机集群作战、自动化指挥系统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俄罗斯在信息化建设上相对滞后,其军事体系仍依赖传统指挥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国防投入和军工产业的发展为中国军力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2025 年中国国防预算达 1.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持续的投入推动了军工技术的自主创新。 从歼 - 10 系列战机的自主研发到 096 型核潜艇的突破,中国在关键装备上实现了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转变。 相比之下,俄罗斯受经济制约,国防预算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军工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更多依赖苏联时期的技术遗产。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27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