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只给了10天期限,要求中国取消稀土限制,王毅4个词斩钉截铁,中方外长王毅会见

亚茹聊国际 2025-07-09 18:16:10

美国只给了10天期限,要求中国取消稀土限制,王毅4个词斩钉截铁,中方外长王毅会见美方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对中美关系用四个词进行阐释,表明了合作大于对抗的态度,而反观美方则是越来越急切,想着在十天内解决稀土问题。 稀土不是土,是17种稀有元素的统称,像镧、铈、钕这些名字,听着玄乎,但用处太大了。高科技、国防工业,全靠它撑着。中国是稀土大户,全球80%以上的供应都从这儿出,多年来低价出口,满足了全世界。但这背后,环境被搞得一团糟,资源也浪费不少。2025年4月,中国说要管管了,对七种中重稀土加了出口审核,想保护环境,也顺便攒点谈判筹码。结果美国坐不住了,觉得自己高科技命脉被掐住了,直接丢出10天期限。 美国急有急的道理。稀土断了,汽车厂得停工,科技公司得傻眼,国防部更得头疼导弹装备咋办。10天期限听着狠,但也透着慌。过去几年,美国稀土依赖中国太深,自己开采加工能力又没跟上。现在中国一收紧,美国企业立马喊救命,白宫被逼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发通牒。10天不解决,生产线停摆、工人失业、军备延误,哪个都扛不住。可光靠喊狠话,能逼中国松口吗?不好说。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见了个重要人物——哈佛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这位老兄研究中美关系多年,写过《注定一战?》那本书,名头不小。王毅没绕弯子,直接甩出四个词:“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平等互利”。这四词听着简单,意思可不含糊。尊重是前提,别老想着压人一头;和平是底线,有分歧别动不动就翻脸;合作是出路,大家都能赚点好处;平等是原则,谁也别想吃独食。王毅这招,既硬气又聪明,表明中国不怕压,但也不想撕破脸。 美国喊了10天期限,双方外交团队也没闲着,赶紧坐下来谈。经过几轮拉锯,最后签了个协议:中国松了点稀土出口,美国拿出真金白银,投钱搞加工技术,还答应一起研究环保开采。这买卖双方都有赚头,美国解了燃眉之急,中国拿到了技术合作的机会。10天期限没白费,危机过去,全球供应链松了口气。这事儿证明,硬碰硬没用,还是得靠谈。 这波争端一平息,全球都跟着松口气。高科技、国防工业的供应链稳住了,没闹出大乱子。但也敲了个警钟:靠一个国家供稀土,太冒险了。日本、韩国、欧盟赶紧琢磨替代材料,找别的供应地儿。可中国这优势短时间没人撼得动,技术、规模都摆那儿呢。国际上还得想想,资源咋分、供应链咋保,这都是大问题。王毅这四词,不光解了中美的结,也给全世界提了个醒。 2025年的稀土争端给我们留了点经验。第一,竞争归竞争,合作不能丢。中美这俩大块头,关系稳不稳,全球都得跟着抖。第二,自己的利益得守住,但也别忘了全球的责任。稀土这玩意儿,用好了是宝,用坏了是祸,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得各国一块儿想办法。王毅的四词——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听着挺实在,往后还能不能管用?得看中美咋走。

0 阅读:351

猜你喜欢

亚茹聊国际

亚茹聊国际

心之所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