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称连续一周被冒用地址点外卖,#律师称持续收到陌生外卖可报警#,但不建议自行处置陌生外卖】#律师不建议自行处置陌生外卖# 7月8日,“女子连续一周被邻居冒用地址点外卖”词条登上热搜。据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报道,一名上海网友发帖爆料,称自己被邻居连续一周冒用地址点外卖。网友一气之下找到邻居,邻居称:“可能不小心点错了。”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都反映,被人冒用过地址点外卖、收取快递等情况,担忧错误地址可能影响自身人身安全。故意使用他人地址是否构成侵权?能否直接自行处置“送”上家门的陌生外卖、快递?律师向记者解析冒用地址背后的法律问题。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故意使用他人地址点外卖、送快递,导致他人频繁接收无关外卖,遭受外卖员敲门或电话骚扰等,干扰了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侵犯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权益。因该行为导致他人受到骚扰、威胁等人身安全问题,留地址者构成侵权,需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若造成被侵权人精神损害,还需赔偿精神损失。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益律师赵良善表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处5-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若邻居的冒用行为已形成持续性骚扰,公安机关可据此对其进行处罚。对此,女子可选择报警处理。
赵良善建议,女子应先保存外卖订单截图,调取家门口监控视频以记录邻居的拦截行为,与外卖骑手沟通获取邻居私信要求改配送地址的记录等。随后,女子可尝试与邻居沟通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立即向外卖平台投诉侵权行为,要求平台封禁对方账号。当然,女子亦可通过法律途径进一步维权,诉请邻居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由此产生的额外支出(如误工损失等),还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能否直接自行处置“送”上家门的陌生外卖、快递?赵良善分析,虽然收货地址是自己家,但外卖、快递属于他人财物,收件人对其不具有所有权。根据民法典规定,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而冒用地址的外卖、快递并非收件人合法所得,收件人无权处置,自行处置可能构成侵权。
不过,赵良善还提及,收件人并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对他人的外卖、快递进行看管。若收件人选择帮忙看管,可参照民法典中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有权请求实际点单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但如果未选择看管,导致外卖、快递丢失或毁损,收件人也无需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