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年前的战略失误,亲手“助攻”中国崛起!二十年前,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犯了个大错,这个错误不仅改变了中美关系的轨迹,还直接推动了最近几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突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2001年美国做出的两个关键决策——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把国家重心转向反恐战争——给中国后来的崛起铺了路。
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双子塔的轰然倒塌,让美国彻底陷入“反恐战争”的泥潭。小布什政府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向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军费开支飙升,国际形象却在狂轰滥炸中不断受损。讽刺的是,就在同一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全球化的红利开始源源不断流入这个东方大国。
美国忙着在中东打仗,中国却在闷声发财。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GDP仅占全球4%,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已飙升至18%以上。美国在伊拉克烧掉6.4万亿美元军费时,中国正用这笔钱修高铁、建5G、搞“一带一路”。
美国原本指望通过WTO规则约束中国,让市场经济“改造”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但现实却是,中国利用WTO规则反向渗透全球产业链,从“衬衫换飞机”的低端代工,一路升级到高铁、光伏、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掌控。2001年中美贸易额不过1200亿美元,如今已突破7000亿,中国成了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更让美国精英捶胸顿足的是,他们当年为换取中国支持反恐,在技术转让、市场准入上大开绿灯。波音、通用、高通这些美国巨头赚得盆满钵满,却也在无意间帮中国培育出C919、华为、比亚迪这些“竞争对手”。
如今美国终于回过神来,发现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仰视西方的追赶者。从稀土管制到数字人民币,从RCEP到金砖扩员,中国手里能打的牌越来越多。当美国议员还在嚷嚷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时,商务部反手就祭出《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直接掐住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布热津斯基的预言正在应验——美国用20年反恐战争换来的,是一个更自信、更难对付的中国。这场世纪博弈远未结束,但历史的天平,已经悄然倾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