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这段时间一直在脑海里徘徊。解放后,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缺衣少食,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国家,那时的中国除了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土地,几乎没有什么优势。 但就是在那个时候,大量优秀的科学家选择回国工作,他们大都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却放弃这一切,毅然回国,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回国,就像钱学森,他被美国政府关押五年,不允许回国,即使在回国的船上,他也不能下船,因为很可能被敌人暗杀和绑架。 为了回国,郭永怀放弃美国知名高校康莱尔大学教授待遇,一把火,焚烧了他在美国十几年苦心积累的科研资料,因为美国政府不允许他带任何资料和书籍回国。 当然还有邓稼先,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朱亚光,梁思礼,黄昆,师昌绪等等一大批大师巨匠们回到祖国,为国效力,为国贡献。 正因为他们的加入,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了两弹一星,完成了核潜艇,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体系,才奠定了今日中国的强盛根基。 然而现在,国家富强了,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国家有钱了,老百姓条件好了,科研条件也好了,中国也成为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遗憾的是,却有大量的国内人才选择了移民,资金出去,知识出去,专利出去,最后人也跟着出去,大量的留学生学业完成后,留在了欧美日韩澳。 其实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是什么让不同时代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专家和人才,那个时代,一个单位有一个大学生就十分了不得了,因此这些留学生回国,国家和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都十分重视,都把他们真正当成宝,立刻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钱老后来回忆,毛主席对于他十分重视,几乎每月都要见一面,可见当时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 另外,建国前,连连战争,国破家亡,这些留学生们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国家被日寇侵略,国家贫弱的局面,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爱国热情,希望回国报效,用自己的知识报效自己的国家,让中国再也不被别人欺负。 另外,笔者觉得我们现在要高度警惕“一切以钱为中心”的价值观,一些人为了钱不择手段,违法乱纪,为了钱,可以出卖自己的良心和国家,要让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牢牢占据社会的中心,“爱国”,“奉献”,“勤俭”,“守法”,仍应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
越南人对中国人的真实心态,讨厌中国,又离不开中国在前面挡枪!最近一段时间,在越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