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嘴上夸普京“态度好”,但实际啥也没谈成,说白了就是承认俄乌冲突这事儿自己摆不平了。
首先,普京的“友好态度”就是一种外交手段。他在与特朗普通话时表现得客气,但俄罗斯的核心诉求——比如让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俄、放弃加入北约——丝毫没有松动。这种“表面客气,实际硬刚”的策略,本质上是想拖时间,消耗乌克兰的士气和西方的耐心。举个例子,俄罗斯曾提出让“联合国托管乌克兰”的方案,听起来像是折中,实则想变相架空乌克兰的主权,自然被乌方一口回绝。
其次,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立场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乌克兰咬定要拿回所有领土,还要加入北约;俄罗斯则把北约东扩视为生死红线。特朗普曾出主意说“乌克兰可以等20年再加入北约”,结果两头不讨好——俄罗斯觉得这是缓兵之计,乌克兰则认为这是对主权的羞辱性限制。
最后,美国想当调停人,但根本玩不转。特朗普的“商人思维”以为靠利益交换(比如矿产合作)就能搞定,但俄乌要的是安全,不是钱。更尴尬的是,美国自己内部就矛盾重重:国会反俄情绪高涨,特朗普稍微对俄示好就会被骂“卖国”;欧洲盟友也不满美国独断专行,法德等国坚决反对任何牺牲乌克兰的妥协方案。
再加上俄罗斯压根不信美国会公平调停。普京早就放话:“美国连对乌克兰的承诺都兑现不了,还能信他们什么?”这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让美国的斡旋成了无用功。
所以眼看调停失败,美国又转头加大军援乌克兰。一方面是想帮乌军顶住俄军的猛攻,避免战场崩盘;另一方面也是国内政治的需要——共和党内的鹰派和军工集团巴不得冲突持续,好让美国武器在乌克兰战场“练手”。当然,军援也是施压俄罗斯的手段,暗示普京“不妥协就等着长期放血吧”。但俄罗斯不吃这套,反而警告美国“玩火自焚”。
说到底,特朗普也是没招了,因为他低估了俄乌问题的复杂性。这不是商业谈判,不是靠“交易艺术”就能搞定的事儿。
而美国的调停失败,也暴露了其影响力的下滑,毕竟连靠他们军援的乌克兰都不听话,谁还信他们能在全球“霸权”。现在军援乌克兰,更像是无奈之举——既不能彻底压垮俄罗斯,又不敢轻易放手。
只能说,这场冲突的未来,最终还是取决于战场胜负和美俄能否在核心问题上各退一步。但就目前来看,双方谁都不愿先低头,僵局恐怕还得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