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自受了”湖南,男生高考575分,父母一气之下将其扫地出门,并断了其生活来源,他想复读,母亲却态度冷谈:“别找我们,各自安好吧!”一开始大家还为男生打抱不平,可当知道母亲愤怒的原因后,网友纷纷一边倒支持父母!网友:课都不上,考575,太浪费了。
据风芒新闻7月8日报道,湖南安化的七月,暑气蒸腾,小凯却在自家门外打了个寒颤。他攥着物理类575分的高考成绩单,手指反复摩挲着门锁——那个用了十年的密码,此刻像道无法跨越的墙。
电话接通的瞬间,母亲的声音比盛夏的冰桶更刺骨:“别找我们,各自安好吧。” 这个曾经让长郡中学老师拍着肩膀说“清北可期”的尖子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部手机,落到被父母“扫地出门”的境地。
长郡中学的走廊里,曾经总有个身影抱着书本快步穿梭。同学记得,小凯做数学压轴题时,草稿纸画两下就能报出答案;物理老师提起他,眼神里闪过惋惜:“竞赛拿过奖,原本保底985的苗子。”
变故来得悄无声息:先是午休时,他躲在被子里刷短视频的光被宿管撞见;后来发展到逃课去网吧,作业随便抄两行应付。老师多次叫家长,父母没收手机、断网、甚至摔过设备,可只要拿到新手机,小凯又会陷入“睡前刷十分钟,醒来刷一上午”的循环。
高考倒计时牌翻到个位数时,小凯也慌了。他试过把手机锁在柜子里,却熬不过两小时就疯狂找借口开锁。
成绩出来那天,父母盯着575分的屏幕,客厅静得能听见钟表滴答。这个分数搁在普通中学能算“优等生”,但在长郡尖子生堆里,离985院校的投档线都有差距,更别提他们曾盼着的清北梦。
愤怒和失望像潮水漫过堤坝。父母干脆把小凯的行李搬到门口,切断了生活费。更让他崩溃的是,家里的门锁密码也换了——那天他攥着仅剩的几十块钱回来,输入熟悉的数字,门锁毫无反应,隔壁邻居探头看了眼,默默关上了门。
“我想复读。”小凯给母亲发消息,字打了又删。他觉得自己还有救:只要再拼一年,戒掉手机,凭基础肯定能冲更好的学校。
可母亲的回复让他僵在原地:“复读有什么意义?你以前课都不上,现在说改就改?”采访里,母亲的声音带着疲惫的颤抖,“我们劝了无数次,他不听啊……”
事件发酵时,网友最初的同情很快变了味。有人翻出长郡中学的升学数据:该校去年物理类600分以上占比超七成,985录取率近半。“课都不上还能考575,要是正常上课,650+都有可能!”这条评论被顶到热一。
更多人开始共情父母:“不是突然心狠,是失望攒了一箩筐。他要是真有决心,先把手机砸了,去工地搬砖试试,再谈复读。” 还有网友挖出小凯以前的模考截图:数学142分,物理满分,英语138分——对比高考的575分,落差刺得人眼睛疼。
“天赋被手机啃成这样,换谁不心寒?”评论区里,有人讲起自家孩子沉迷手机的挣扎,有人感叹“自律才是天赋的翅膀”,原本偏向小凯的舆论,彻底倒向了父母。
现在的小凯不知道去哪。他不敢找亲戚求助——父母早打过招呼;去打工吧,又不甘心放弃复读的念头。母亲那句“你复读的意义是什么”,像根刺扎在他喉咙里。或许答案藏在他能不能戒掉手机,能不能真正清醒过来。
这场家庭风暴里,没有真正的赢家。父母的“绝情”背后,是无数个深夜的叹息:他们曾为孩子报天价补习班,陪读到凌晨;小凯也并非天性顽劣,只是被短视频、游戏的碎片快乐缠住了脚。
当手机成了青春的“枷锁”,毁掉的不仅是成绩,更是一家人的期待。 屏幕前的你,觉得小凯该复读吗?父母的做法是狠心还是无奈?
留言说说吧——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里,都藏着关于“选择”与“代价”的答案,而这场关于手机与自律的战争,永远没有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