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仓新动向:科技突围与政策红利下的结构性布局一、资金流向:从消费白马到硬核

晋云评娱乐 2025-07-09 08:19:15

外资持仓新动向:

科技突围与政策红利下的结构性布局

一、资金流向:从消费白马到硬核科技的战略重构

截至7月9日,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入突破680亿元,创年内新高,持仓结构呈现显著分化:

1. 科技板块成主战场

AI算力与半导体成外资加仓核心:中科曙光、寒武纪单周获增持超70亿元,占北向资金净流入的23%。寒武纪思元590芯片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已切入微软Azure供应链,外资持股比例从5.2%升至7.1%。反观消费板块,贵州茅台、中国中免单周净流出32亿元,外资持股比例分别降至6.8%和4.5%,这种“弃消费、重科技”的转向,凸显外资对中国产业升级的长期押注。

2. 新能源与细分成长标的受捧

宁德时代单月获增持85亿元,其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255Wh/kg,支撑全球市占率升至37%;阳光电源凭1500V高压技术,欧洲户用储能市占率突破28%,外资持股比例提升至7.1%。二线标的中,佰维存储(国内唯一三星HBM供应商)获增持12亿元,丰立智能(绑定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外资持股从1.2%跃升至4.5%,“龙头+黑马”组合兼顾行业β与技术α收益。

3. 消费复苏与军工板块异军突起

商贸零售行业北向资金持股量增幅28.69%,市值达197.5亿元,与暑期消费回暖(乘用车零售增15%、旅游预订量增32%)共振;国防军工北向持股环比增12.5%,中上游企业订单放量推动板块二季度涨超15%。

二、驱动逻辑:政策与全球流动性的双重引擎

1. 制度型开放释放红利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后,2343家外资企业入局云计算、IDC;税收抵免政策使再投资成本降10%,某德资企业将70%利润投建新能源产线,享税收抵免1.2亿元。深圳福田、上海自贸区等试点区成外资高地,福田1-5月新设外资企业1039家(增28.91%),聚焦金融科技与生物医药。

2. 经济韧性超预期

6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7%,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达51.4%、50.9%,转型动能强劲。消费端暑期数据回暖,出口端港口吞吐量增4.2%,高盛据此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期至5.2%,维持A股“增持”评级。

3. 全球流动性与估值优势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收窄至-120BP,人民币汇率在7.15企稳。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仅12.5倍,较标普500折价40%,盈利增速预期15%,显著高于新兴市场均值,吸引外资增配。

三、风险与策略:把握结构性机会

1. 短期风险提示

7月9日中美部分商品关税豁免到期,电子、机械等敏感板块或受扰动(美西航线运价环比降18%,抢出口效应消退);美联储7月降息概率降至6.7%,流动性预期反复可能加剧震荡。

2. 长期配置主线

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仅4.1%,提升空间显著,建议关注三大方向:

★AI算力(中科曙光、中际旭创);

★新能源升级(宁德时代、阳光电源);

★半导体自主化(澜起科技、韦尔股份)。

需规避外资持股超10%标的(如格力电器),防范流动性风险。

3. 资金行为跟踪

北向资金连续12日加仓中科曙光、寒武纪,可通过“外资占比5%-10%+连续5日净买入”模型筛选标的,如生益科技(外资占比6.2%,高频基材通过华为认证)获增持10.88亿元。同时警惕“假外资”,优先选择汇丰、渣打等大行托管标的。

四、区域分化与全球博弈展望

政策先行区磁吸效应显著:深圳福田聚焦金融科技与生物医药(汇丰设数字资产中心、药明康德获礼来15亿美元订单);上海自贸区“分段生产”试点使某德资药企研发周期缩30%、成本降15%。

全球层面,7月关税豁免到期后,美国或分类谈判,建议优先配置内需驱动(AI、新能源)及关税豁免受益标的(如安克创新)。

结论:外资加仓是政策红利、经济韧性与全球流动性共振的结果,科技与新能源结构性机会明确,需跟踪关税政策与经济数据边际变化,在波动中把握长期价值。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75
晋云评娱乐

晋云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