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窦文涛的朋友做生意差钱向他借16W,窦文涛二话不说借了,后来朋友还了15万

俞悦琳说娱乐 2025-07-09 08:05:46

一次,窦文涛的朋友做生意差钱向他借16W,窦文涛二话不说借了,后来朋友还了15万把窦文涛拉黑了,窦文涛懵了,请教高人才恍然大悟。 窦文涛,1967年8月21日生在河北石家庄,山东章丘人,算是中国电视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他小时候在石家庄长大,高中在市一中念书,1985年考上武汉大学新闻系。 上大学那会儿,他就爱表达,参加过不少演讲比赛,练就了一副好口才。 1989年毕业后,他先在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干了七年,做过《你好,南极人》这样的新闻专题,拿过“金话筒奖”,那可是广播界的硬荣誉。 1996年,他跳槽到凤凰卫视,搬到香港,开始了大展拳脚的日子。 刚去凤凰台,他主持《相聚凤凰台》《时事直通车》,靠着亲切又不失尖锐的风格,很快有了名气。 1998年,《锵锵三人行》开播,这节目成了他的招牌。 节目里他跟各路嘉宾聊社会热点,嬉笑怒骂,观众爱看,收视率一直不低。2005年,《新周刊》给他颁了个“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算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后来他还主持《圆桌派》《锵锵行天下》,风格越来越松弛,聊起天来总能让人会心一笑。窦文涛这人,圈里人都说他仗义,朋友多,爱帮人。他自己也在节目里说过,嘴上功夫厉害,但生活中有点“缺心眼”,太信人,容易吃亏。 这性格,在他借钱给朋友这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0年代中期,窦文涛事业正火,收入高,日子过得宽裕。有个认识多年的朋友找到他,说生意资金链断了,缺16万救急。窦文涛没多想,直接通过银行转了账。朋友提了句要写借条,他大手一挥,觉得俩人关系铁,用不着这些形式。 钱转出去后,他也没放心上,继续忙自己的工作。几年过去了,他没催过款,朋友也没提还钱的事。直到后来,窦文涛母亲得了重病,手术费一笔不小的开支把他逼得没办法。他翻了翻银行卡,发现自己花钱大手大脚,攒下的钱根本不够用。 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联系这个朋友,开口要回16万。 朋友一听,态度立马变了,阴阳怪气地说,一个大主持人居然还差这点钱。窦文涛耐着性子解释,说母亲住院急需用钱。几天后,朋友转了15万过来,少了一万。窦文涛查了银行流水,确认当初借的是16万,没记错。 他又找朋友对质,把流水记录摆出来,朋友支支吾吾,说可能是自己记错了,答应补上。没多久,一万转账到账,但从那以后,朋友电话不接,微信拉黑,彻底断了联系。窦文涛拿着手机,看着被拉黑的账号,愣了好一阵。 这事让他寒了心,16万虽然不是大数目,但朋友的做法太绝情。 窦文涛把这事讲给好友马未都听。马未都一听,乐了,给他支了个招:下回要钱别直接说,告诉对方他多还了两万,保管他自己慌了,主动来对账,钱一分不少回来。窦文涛一拍大腿,直呼高明,觉得自己之前太实诚,吃了亏。 他后来在《圆桌派》里聊起这事,语气里带点自嘲,说借钱这事就像试金石,钱能还,情不一定还在。他没点朋友的名,但话里话外透着失望。这事在圈里传开,有人夸他仗义,有人骂那朋友不地道。 窦文涛的事业没受影响,他继续主持节目,风格还是那么诙谐,收视率稳中有升。那朋友后来的情况不太清楚,有传言说生意没起色,人也渐渐淡出了圈子。 窦文涛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这事,说朋友之间,钱还了,情没了,算买了个教训。他从这事里学到一招,交朋友得留点心眼,不能光靠仗义。这场风波没让他倒下,反而让他更明白人情世故的门道。 借钱这事,表面看是钱的问题,实际上是人性的考验。 朋友找你借钱,开口的时候都好说,信誓旦旦说一定会还。 可真到还钱的时候,态度就变了。有的拖着不还,有的还了钱翻脸,有的干脆跟你玩失联。 窦文涛这朋友,还了15万少一万,还拉黑,够绝的。这种人,借钱的时候把你当兄弟,还钱的时候把你当仇人。 现实里,多少人因为借钱伤了感情,甚至撕破脸。网上有统计,说超过一半的借贷纠纷都发生在熟人之间。为什么? 因为熟人借钱,碍于面子,很多人不好意思写借条,也不好意思催,就像窦文涛,觉得关系好,啥都没留,结果吃了大亏。 借钱这事,最怕的就是“情”字当头。窦文涛仗义,觉得朋友之间不用计较太多,可现实是,钱一出去,关系就变了味。网上有句话说得好:借钱的时候你是大爷,要钱的时候你是孙子。 很多人借了钱,觉得还钱是给对方面子,态度180度大转弯。窦文涛的朋友就是典型,借钱时低声下气,还钱时趾高气扬,还酸他是个大主持人不该差钱。这种心态,太常见了。 欠钱的人反倒觉得自己有理,债主倒成了小气鬼。窦文涛还算客气,耐着性子解释,换别人,早就翻脸了。

0 阅读:71

评论列表

真的靠谱

真的靠谱

2025-07-09 08:35

动嘴都觉得有道理,实际操作一地鸡毛。

猜你喜欢

俞悦琳说娱乐

俞悦琳说娱乐

俞悦琳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