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东归,实际上是一路打过来的。在1770年左右,为了能够拿下土耳其,又想尽可能降低本土青壮年的伤亡率。 那年深冬,伏尔加河下游的寒风卷着雪沫,土尔扈特部数万牧民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悄然集结。 他们烧毁了自己的帐篷和木屋,将仅存的粮草装上牛车,头也不回地踏上东归之路。 然而,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迁徙,而是一场与沙俄帝国的生死博弈,前方是万里险途,身后是哥萨克骑兵的刀光。 他们虽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近150年,却始终被沙俄视为“异类”,沙俄政府强征青壮年充军,仅俄土战争就导致数万土尔扈特士兵战死沙场。 哥萨克移民不断蚕食牧场,部落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沙俄强迫他们改信东正教,甚至要求渥巴锡交出儿子和300贵族青年作人质。 萨赖王子早年囚为人质而亡,旧恨尚在,新汗渥巴锡再也不堪忍受,秘密联络亲信,言道:“与其跪着死,不如站着归乡!” 次年1月17日,起义爆发,渥巴锡焚毁汗帐,率3.3万户、16.8万人分三路横穿冰原,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震怒,派哥萨克骑兵联合哈萨克小帐部落围追堵截。 在奥琴峡谷的生死战中,战士以骆驼队佯攻,枪队迂回包抄,全歼堵截的俄军。 可是,在这次生死战中,自然的威胁竟更发令人恐惧,暴风雪席卷哈萨克草原,冻僵的遗体倒在黄水草滩,戈壁荒漠中水源断绝,瘟疫蔓延,仅三个月便有9千人丧生。 沙俄一面武力剿杀,一面向清朝施压,要求乾隆帝“遣返叛民”,乾隆却敏锐识破沙俄意图,土尔扈特东归将瓦解沙俄对中亚的控制。 渥巴锡遣使者献上刻有明朝永乐敕封的祖传玉印以表忠心,乾隆即刻降旨:“此乃赤子来归,速调粮草予以接济!” 清廷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紧急调拨牛羊26万头、粮食4万石、茶2万余包,各省捐赠棉衣6万件。 同年7月,仅剩半数的土尔扈特人终于抵达伊犁河畔,幸存者骨瘦如柴,“衣不蔽体,靴鞋俱无”,孩童蜷缩在破毡毯中。 清将伊勒图开仓放粮,渥巴锡跪地长泣:“此生终见故土朝阳!”同年秋,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渥巴锡,册封他为“卓里克图汗”,并划拨巴音布鲁克草原供部众休养生息。 此后二百年间,他们戍守边疆,宛如西北之屏障。新中国成立后,土尔扈特后裔为支持航天基地建设,三度迁离水草丰美的牧场。 在他们让出的土地上,“东风航天城”拔地而起,见证了“东方红一号”升空、“神舟五号”载人等历史瞬间。 在那之后新疆巴州将每年6月23日定为“东归节”,实景剧《东归·印象》仍在传颂着这场横跨欧亚的壮举,它不仅是回家的故事,更是一个民族对自由的呐喊、对中华故土的生死相托。 信息来源:“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3-22
土尔扈特东归,实际上是一路打过来的。在1770年左右,为了能够拿下土耳其,又想尽
彭丽说
2025-07-08 22:42:52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