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中学,一男生找校长要复读,校长摇头说:”我都跟你说了4回了,真不行!”突然,学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校长被吓了一跳:你这是干啥,快起来说!
信源:央视网
在刘秀祥年幼时,父亲因病撒手人寰,临终前,他紧紧握住儿子的手,声音颤抖:“秀祥,家里太苦了,但你一定要读书,要走出这山沟。”
那一刻,年幼的刘秀祥根本不懂“走出山沟”意味着什么,但他记住了“要读书”这三个字。
父亲去世后,家庭彻底崩塌。母亲因悲伤过度,精神开始失常,常常一个人冲出家门,在山林里疯跑,捡些破烂回来,说那是给“丈夫买的寿衣”。
哥哥姐姐也在这种生活的重压下相继离家出走,杳无音讯。整个家,只剩下刘秀祥一个小男孩,和疯癫的母亲相依为命。
刘秀祥没有哭。他知道,哭不能让肚子饱,也不能让日子好。
他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手握住锄头,学着种地、除草;他背着破旧的蛇皮口袋,在镇上捡瓶子、捡纸壳,再转手卖给废品站换几个硬币。
他还偷偷跟着村里的老人上山,找野生药材,哪怕翻山越岭、腿上被荆棘划破,也不喊疼。
最难的,是照顾母亲。母亲有时清醒,有时疯魔。她会突然冲到屋外,在雨中又哭又笑;有时躺在地上不肯起来。
有时把家里仅有的米倒进柴火里烧,说要给父亲“做饭”。
刘秀祥只能抱着她,哭着哄她。他给她洗澡、剪指甲、喂饭、清理大小便。他明白,这世上没人会来帮他,只有他自己,才能撑起这个破碎的家。
冬天没鞋穿,他光着脚走路;夏天吃不饱饭,他嚼着野菜充饥。可再苦再难,他也没放弃过学习。
他白天干活,晚上在油灯下伏案写字,练习数学题。别人笑他一个穷小子读书没用,他却始终记着父亲那句话:“你要读书。”
没想到高考前一周,刘秀祥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烧到了39度多,他浑身发冷、头晕目眩,可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那个破旧的屋子,疯癫的母亲,还有父亲临终前那句“你一定要读书”,像一根刺,扎在心头。
他靠着止痛药和一股拼劲,强撑着走进考场,一场一场地考完。等成绩下来,他比本科线只差6分——落榜了。
他懵了,心里像被撕裂。他疯了一样冲到学校,找到校长哀求复读。这是他第五次来了。
校长一看是他,顿时皱起眉头,连连摆手:“我都跟你说了四回了,真的不行!不合政策,学校没有名额……”
话还没说完,那刘秀祥忽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膝重重磕在水泥地面,响声惊得校长一愣:“你这是干啥?快起来说话!”
刘秀祥没有抬头,声音却哽咽坚定:“校长,我不怕吃苦,我家穷,我不能就这么回去。我这一辈子只有读书这条路了!您再不给我机会,我就真的完了!”
校长一时语塞,看着这个倔强又绝望的孩子,嘴唇动了几下,却没说出话来。他沉默良久,轻叹了一声:“你先起来……我再想想办法。”
这一年,刘秀祥拼了命地学。别人中午休息,他在背书;别人放假回家,他挑灯夜读。2008年,他终于如愿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就这样,刘秀祥背起了母亲,跨越千里,从贵州的深山老林来到了山东的大学校园。
他背着母亲走进校门的那一幕,被记者拍下,很快在各大媒体上刷屏。无数人被感动,媒体蜂拥而至,不少好心人提出捐款、捐物资帮助他。
可刘秀祥婉拒了所有善意。他说:“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也可以养活妈妈。”大学四年,他靠做家教、发传单、摆地摊挣钱。
每天在课堂与兼职之间奔波,早出晚归,哪怕是寒冬腊月,他也咬牙坚持。有时收入刚好勉强够吃饭,他也要从中挤出一点钱,去资助比他更困难的同学。
大学毕业时,有企业看中了他的事迹,开出了年薪55万的高薪职位,但他毅然拒绝。他说:“我从那样的地方走出来,我得回去,把更多的孩子带出来。”
他回到了贵州望谟县,考上特岗教师。十年间,他走村串寨、翻山越岭,劝返1800多名辍学的孩子重返课堂。
2016年,他成立了“刘秀祥工作室”,四处奔走、筹款,累计筹集善款1300多万元,帮助了4800多名贫困学生继续求学。
2022年,刘秀祥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站在人民大会堂前,他回望曾经的山村与岁月,那句父亲的遗言仿佛依然在耳边响起。
他做到了,不仅自己读了书,还用爱与行动,照亮了万千寒门学子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