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央决定为张闻天和彭老总一起举行追悼会,陈云闻讯却提议:请推迟张闻天的追悼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8年,在全国上下刚刚开始拨乱反正的大背景下,中央决定为几位在历史上受过错误处理的老同志举行追悼会。 张闻天和彭德怀两位革命元勋,也在这次决定中被列入,中央初步安排的方案是为两人合办追悼会,以表示党对这段历史的重新评估和肯定。 这个决定一出,不少老同志心中感慨万千,张闻天自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错定为反党集团成员,长期受到审查、隔离、批判。 1976年,他在无锡病逝,没有举行公开追悼活动,他的骨灰也一直未归安于八宝山,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未完成的道义责任。 就在追悼会筹备过程中,中央收到了一封电报,发信人是陈云,此时,他正在杭州疗养,电报中他提出一个请求:张闻天的追悼会能否暂时推迟几个月,等他回京后再举行。 他表示自己必须亲自出席,这封电报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陈云并没有要求改变追悼会的内容,只是提出时间顺延,以便他可以参加。 陈云与张闻天之间的革命友谊由来已久,他们早年在上海临时中央共过事,一起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后来又在苏区、长征途中共事,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张闻天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云成为重要经济干部。 两人在延安期间频繁合作,抗战胜利后,他们一同参与东北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并提出了不少战略性意见,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主管全国财经工作,张闻天则被派往外交战线,两人虽岗位不同,但始终保持联系。 1976年张闻天在无锡去世时,国内尚未进入拨乱反正阶段,中央尚未做出平反决定,陈云彼时身处边缘地位,也无从介入。 他深知这位老战友一生清正,为党为国尽心尽力,在关键时刻屡次做出正确判断,陈云曾说过,张闻天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他对张闻天的去世感到非常惋惜。 等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内开始陆续为过去被冤屈的同志落实政策,张闻天的夫人刘英也在这个时候写信给胡耀邦和陈云,希望中央为张闻天作出结论,恢复名誉。 陈云批示明确:完全应该,在他和其他同志的推动下,中央很快做出决定,不仅要平反,而且要召开追悼会。 追悼会原本打算由陈云主持并致悼词,可他思索再三,最后决定将致悼词一事交给邓小平。 他建议由小平同志来表达党对张闻天一生的肯定和敬意,这样可以体现出党对张闻天政治地位的高度重视,这一建议得到中央批准,邓小平也同意出席并致悼词。 1979年8月25日,张闻天的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中央领导人出席,规格极高。 会场庄严肃穆,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悼词,强调张闻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这份悼词不仅总结了张闻天的历史功绩,也象征着党对历史错误的纠正。 张闻天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于革命,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是我党早期少有的理论型干部,回国后,他长期担任宣传和组织方面的要职。 土地革命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在苏区推行正确路线,遵义会议上,他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指挥,成为党在危急关头走向胜利的关键人物之一,此后,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任驻苏大使多年,表现出高度的职业操守和国家责任感,回国后,尽管在庐山会议上因发表不同意见而受到严厉打击,但他始终不改本色。 在“文化大革命”中,身处困境,他仍坚持学习和研究,撰写理论文章,从未自暴自弃。 陈云之所以坚持要参加张闻天的追悼会,并主动提出推迟时间,是出于他对历史的敬畏、对同志的尊重,他不仅是为了表达个人情感,更是希望通过这样一次严肃的仪式,传达出党对于过往错误的反思和修正。 这场因陈云电报而推迟的追悼会,最终成为党在重塑风气、正本清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象征事件,张闻天得到了他应有的历史评价,而陈云的坚持,也成为拨乱反正历史进程中一个值得记忆的片段。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陈云仗义执言主持公道 曾为瞿秋白马寅初等平反——北京日报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