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爆料:阵风订单或被歼-10取代,客户改了口风,连法国军方都陷入沉默 印尼的决定把法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本稳稳拿下的合同,说变就变,眼看着阵风订单还没交付,买家就转身看上了中国的歼-10。 真是天大的讽刺,巴黎航展还在吹“我们全球最强”,结果背后连用户的信心都守不住。
这事其实早就埋下伏笔。事情得从5月7日的那场印巴空战说起。原本只是一次边境摩擦,却成了“阵风”噩梦的开始。 巴基斯坦空军派出了他们新近列装的歼-10CE,配合空警-200预警机和电子干扰平台,一套体系作战打得印度措手不及。 印度方面虽然试图封锁消息,但巴方公布的视频和残骸照片根本藏不住。尤其那句“我们击落了三架阵风”传出去后,印度国内一片哗然。 5月31日,印度国防参谋长阿尼尔·乔汉终于松口,承认战机确实损失了,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也没否认阵风中招。 更让法国难堪的是,法国军方发言人韦尔内上校在6月初被迫回应,以模糊措辞表示“若属实,将汲取经验”,这种回避姿态变相坐实了阵风的实战失利。 这话一出,不但让印度政府陷入尴尬,也让法国军工的脸面挂不住。 法国人当然不甘心。达索公司CEO特拉皮耶在6月12日的巴黎航展上急着“救场”,声称阵风依然优于F-35和中国战机。 但这话底气早已不足。因为这边印尼的态度已经变了。6月5日,印尼国防部副部长道凡托公开表示,正在评估采购歼-10C的可行性。理由也很直接:性价比太高了。
阵风的单价高达1.9亿美元,歼-10CE仅需6000万到8000万美元,差价足有三倍左右。 而且印尼奉行不结盟政策,向来不愿意在军备采购上被某一方绑死。 一个能打、价格又合适、还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方案,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香。
更何况,空战结果是摆在那的。歼-10CE不仅在技术指标上不输阵风,关键是打出了实战成绩。 这种“打出来的信任”,才是最难用广告和展会弥补的。印尼这边话音刚落,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急匆匆赶到雅加达,试图用政治手段挽回订单。 但印尼防长直接打脸,说什么追加采购都是“未经证实的信息”,实则是明确拒绝站队。 到了7月初,法国军工的焦虑进一步升级:达索宣布投入17亿美元升级核武基地配套系统,试图展示对“阵风”的信心。 但市场反应冷淡, 说到底,法国自己心里最清楚,这不是公关危机,是产品真出了问题。 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被击落就是被击落。与其四处甩锅,不如先把阵风的体系战能力补上来。 现如今,全球军贸已经从单机性能比拼,转向了体系作战的综合较量。你能不能整合信息、协同作战、抗干扰、导弹通联,这些才是未来空战的核心。
而歼-10CE恰恰就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它不是靠单机性能撑门面,而是靠“霹雳-15E+有源相控阵雷达+数据链+预警机”这套组合拳。 PL-15E导弹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领先“阵风”配套的“流星”导弹整整一代。 打得准、看得远、连得上,这才是现代战场的王道。 西方媒体像《经济学人》和NZZ都罕见地给了正面评价,说这场空战打破了“中国武器廉价低质”的老印象。 印尼的采购意向转向不是孤例。埃及已经暂停了第二批30架阵风的增购谈判,转而与中国磋商40架歼-10C采购。 中东那边,阿联酋叫停全部80架“阵风”采购计划,转而研究中国预警体系与本国防空网的兼容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苏丹,这个北非国家已在2025年2月接收首批歼-10CE,从签约到交付仅用10个月,效率远超西方军工体系。
美国军工也开始坐立不安。《国家利益》杂志警告说,如果歼-10继续扩大出口,F-16的市场份额将遭到重创。 尤其是那些依靠升级改造来维持出口的老型号,吸引力正在迅速下降。
印尼的选择凸显了发展中国家军购的现实逻辑:他们要的是实打实的战力和合理的预算,而不是外交姿态。 该国社交媒体上,大量网友质问:“比阵风便宜这么多的歼-10还能把它打下来,我们为什么还要花冤枉钱?” 这种声音不是孤立的,而是正在形成一种共识。 法国现在陷入了双重困境: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性能危机,另一方面是军工业巨头的政治压力。 面对订单流失,他们选择升级核设施来强撑门面,却回避核心问题。但市场是现实的,它只看结果,不听抱怨。如果阵风的高价和体系短板无法解决,再多的外交努力也只是杯水车薪。 未来几年里,阵风能否守住剩下的市场,全看法国自己还有多少底气。如果继续沉迷于“我们是西方”的幻觉,不愿正视竞争力的下降,那失去的,恐怕就不只是一个订单了。 参考:印尼对歼-10心动了——·京报网
用户10xxx04
“5.7”空战才是真正的“海内存知己,天涯6比0”
用户64xxx35
苏丹是个贫穷囯没有买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