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宣布派兵支持俄罗斯的国家出现了!
7月6日,根据外媒报道,外媒称,老挝将向俄罗斯派遣军队,协助俄罗斯在库尔斯克地区对抗乌克兰的行动。
而老挝的这一举动,这意味着东南亚在这场冲突中首次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支持,这也让老挝成为了继朝鲜之后,第二个向俄罗斯派兵的国家。
老挝此次派兵的具体规模和任务细节尚未完全公开。根据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披露,俄方正以 “人道主义项目” 为幌子,协调老挝人民军组成混合工程部队,前往库尔斯克州执行排雷任务。
老挝当局已表态愿派遣多达 50 名军事工兵,并为受伤俄军士兵提供免费康复治疗服务。这种 “非战斗性质” 的军事介入,与朝鲜直接派遣步兵营参战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也为俄罗斯在国际法框架下扩大外部支持提供了新的操作空间。
事实上,老挝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早有伏笔。自 2016 年老挝总理通伦・西苏里访俄后,两国军事互动持续升温。
俄罗斯工兵已在老挝完成 6 次人道主义扫雷行动,清理 190 公顷土地并销毁 3500 多枚哑弹,同时培训了 136 名老挝扫雷兵。
2024 年 10 月普京会见通伦时,更将俄老关系定位为 “战略伙伴水平”。今年 5 月更新的军事合作协议,进一步为老挝参与库尔斯克行动铺平了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老挝此举正值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随着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攻势持续,俄军正面临兵力分散的压力。
若老挝工兵能有效承担边境地区的排雷任务,俄方即可从库尔斯克撤出更多正规部队,投入乌克兰境内主战场。
这种 “以工代战” 的策略,既避免了直接参战的政治风险,又能为俄罗斯提供实质支持,堪称地缘博弈的巧妙设计。
从地区格局看,老挝的选择打破了东南亚国家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传统。作为东盟成员国,老挝此前长期奉行 “少树敌、广交友” 的外交政策,与越南保持特殊关系,同时深化与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
此次派兵虽未直接挑战东盟整体立场,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柬埔寨近期因边境纠纷与老挝对峙的紧张局势尚未完全平息,若东南亚国家在俄乌问题上出现阵营分化,或将冲击东盟一贯倡导的 “中立协调” 原则。
国际社会对老挝的举动反应不一。乌克兰情报部门谴责俄方 “借人道主义之名行军事合作之实”,并呼吁全球警惕俄罗斯通过渐进式渗透扩大战争影响力的图谋。
美国国务院虽未直接回应老挝派兵,但其长期对俄制裁立场与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暧昧态度,已间接表明对这类军事合作的排斥。
相比之下,中国作为老挝的重要合作伙伴,此前通过联合军演、扫雷培训等方式深化两军协作,但尚未就此次派兵表态。
对老挝而言,派兵俄罗斯的决策背后暗藏多重考量。作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老挝经济高度依赖外部援助,俄罗斯与中国的支持对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现代化至关重要。
此次行动既能巩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又可通过参与国际军事合作提升自身影响力。此外,老挝近期与柬埔寨的边境摩擦,也可能促使其通过强化与大国的军事纽带,增强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
随着老挝军队踏上库尔斯克的土地,俄乌冲突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从朝鲜的步兵营到老挝的工程兵,俄罗斯正以 “伙伴关系” 为纽带编织军事同盟网络。
这种模式既规避了直接征兵的舆论风险,又能通过任务分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乌克兰而言,如何应对这种分散式的外部干预,将成为未来战场博弈的新挑战。
而对东南亚来说,老挝的选择或将打破地区安全平衡,引发更多连锁反应。这场发生在东欧的冲突,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全球地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