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陈景润的妻子坐在丈夫的雕塑旁,紧紧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感人至深的合影........ 那天,一位身着军装的女子缓步走近,轻轻抚摸着雕像的脸庞,随后,她伸出手,紧紧搂住“丈夫”的肩膀,将头靠在他的肩头,仿佛在聆听他无声的诉说。随着摄影师按下快门,这一刻被永远定格,这是数学家陈景润逝世后,他的妻子由昆与他的铜像留下的最后一张“合影”。 铜像虽然冰冷,但由昆的指尖却传递着炽热的思念。她的眼神里,有哀伤,有温柔,还有一丝倔强,仿佛在告诉世人,她的丈夫从未真正离开。 陈景润,一个在中国科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因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难题而闻名世界,被誉为“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人”。然而,在1978年之前,这位数学奇才的生活几乎只有公式和演算,直到他遇见了由昆。 那一年,45岁的陈景润因病住院,负责照料他的正是29岁的军医由昆。起初,他们的交流仅限于病情,但渐渐地,由昆发现这位沉默寡言的数学家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专注与纯粹。而陈景润,也在由昆的细心照料下,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 一个是沉浸于数学世界的学者,一个是雷厉风行的军医,再加上年龄相差18岁,且性格迥异,他们的爱情并不被所有人看好。但爱情从来都不讲逻辑,他们还是结婚了。陈景润曾在信中写道:“由昆是我生命中的奇迹,没有她,我的世界将失去色彩。” 婚后的生活平淡却幸福,陈景润继续着他的研究,由昆则默默支持,照顾他的起居。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对眷侣。因为车祸,陈景润头部严重受伤,此后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后来,他又被诊断出帕金森病,身体逐渐失去控制。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陈景润的手已无法握笔,但他仍坚持让由昆扶着他,在纸上写下模糊的数学符号。由昆曾回忆:“他总说,再给他一点时间,他还能为数学做更多。”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与世长辞,享年63岁。临终前,他紧紧握着由昆的手,眼中满是不舍:“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 陈景润去世后,由昆独自抚养他们的儿子,并致力于整理丈夫的学术遗产。1997年,当她第一次站在丈夫的铜像前时,压抑已久的思念终于决堤。她轻轻抚摸着雕像的脸,仿佛在触摸记忆中的温度。 “老陈,我来看你了。”她低声说道,随后紧紧搂住铜像的肩膀,就像过去无数次拥抱真实的他一样。这一幕被镜头捕捉,成为两人爱情最深刻的见证。 后来,由昆多次回到铜像前,有时带着儿子,有时独自一人。她说:“站在这里,我总觉得他还在,还在思考他的数学问题,还在对我微笑。” 如今,陈景润的铜像静静矗立在厦门大学、福州三山纪念园等地,成为后人瞻仰的丰碑。而由昆的深情一搂,则让冰冷的金属有了温度,也让世人看到了,在伟大的科学成就背后,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痛的生命。 尽管铜像不会说话,但由昆的拥抱,让所有人都听见了爱的回响,有些情感,从未因死亡而消逝,反而在时光的淬炼下,愈发清晰。正如由昆所说:“他走了,但他从未离开。”
1997年,陈景润的妻子坐在丈夫的雕塑旁,紧紧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感人
天天谈科技
2025-07-07 22:27:15
0
阅读:49
光辉岁月
夫妻夫妻,真夫妻,思念怀念真想念,酸甜苦辣共品尝 风风雨雨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