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出轨孟小冬,妻福芝芳冷笑:梅兰芳没几个红颜知己多委屈? 梅兰芳生命中经历了几段重要的感情,福芝芳作为他的第二位妻子,在维系家庭和应对挑战中展现了非同一般的智慧。事情还得从梅兰芳的原配妻子王明华说起。 王明华早年曾为丈夫生下一儿一女,为了全身心照料丈夫的事业,她选择做了绝育手术。 然而命运弄人,两个孩子接连因病夭折,王明华本人也因为丧子之痛和过度操劳身染重病。 在那个看重子嗣传承的年代,梅家为了延续香火,不得不劝服王明华接受梅兰芳再娶一位平妻进门。 福芝芳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由媒人介绍嫁入了梅家。婚后不久,她就生下了大儿子。 孩子出生的第二天,福芝芳的母亲向女儿提出了一个建议:大太太王明华痛失子女,境况堪怜,如今福芝芳身体尚可,孩子也健壮,不如把刚出生的儿子送去给王明华抚养一段时间,算是给那位不幸的女人一些心灵慰藉。 福芝芳觉得母亲的话在理,隔日便让奶妈把孩子抱到了王明华房里。 对王明华而言,这个婴儿的到来像一道微光照进了她悲苦的世界。 她将满腔无处安放的母爱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日夜精心照料,虽然辛苦,心里却是难得的满足。 然而她的身体终究太虚弱了,仅仅过了一个月左右,她深感自己精力不济,不适合长期抚育幼儿,便主动将孩子送还给了福芝芳。 她郑重地嘱咐福芝芳,一定要带好这个孩子,他是梅家未来的根苗。 这份体贴与通达,也让王明华与福芝芳相处得如同姐妹。 后来王明华病重离世,福芝芳悲痛不已,不仅让自己的儿子以孝子的身份为这位“大娘”披麻戴孝,自己也带着三个孩子为王明华守丧送终。 王明华的大度忍让与福芝芳的知礼谦和,使得家中妻妾似乎融洽无间,这给了梅兰芳一种错觉,以为福芝芳也和前妻一样,能包容他对其他女子的情感。 然而生活的波澜很快到来。 1926年左右,梅兰芳与梨园当红女伶孟小冬产生了深厚情愫,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福芝芳听闻此事,反应出奇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嘲讽。 她曾冷冷地指出,像梅兰芳这样的名角,身边若是没几位红颜知己,反而显得委屈寒酸了。 其实福芝芳从踏入梅家那一刻起,对婚姻和丈夫就有极其清醒的认知。 福芝芳却深谙其中的利害。她清醒地看到,自己与梅兰芳的婚姻始于媒妁之言,根植于子嗣的维系,感情基础本就不比梅兰芳与孟小冬那般自由热烈。 倘若孟小冬进了梅家门,生儿育女,将来在这个家中,哪还会有她福芝芳的位置? 福芝芳没有采取寻常妇人撒泼哭闹的方式。 她深知梅兰芳极重声名体面,若闹得满城风雨,最终受损的还是全家人的生活根基。 她的策略是以静制动,以退为进。当梅兰芳想带孟小冬回家时,福芝芳只是默然立于门前,以坚定的沉默和冰冷的眼神无声宣告着:这个门槛,孟小冬休想踏入。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梅家操办伯母丧事期间。 孟小冬以“梅郎身边人”的姿态前来吊唁,并欲行披麻戴孝之礼。 这在当时的社会习俗中,是承认其身份地位的关键举动。福芝芳断然出手阻拦。 当梅兰芳试图替孟小冬说情,只求让她进灵堂磕几个头时,福芝芳明白,只要放行,便是承认了孟小冬的名分。 一位迷恋孟小冬至狂热的戏迷,因妒恨梅兰芳夺爱,试图行刺梅兰芳泄愤,结果阴差阳错之下,竟误杀了梅兰芳的好友张汉举。这场血案使得局面彻底失控。 梅兰芳的戏迷们群情激愤,认为孟小冬的存在不仅玷污了梅郎的名誉,更带来了致命的威胁。 梅家上下,原本或许对孟小冬还持观望态度,此时也再难容忍,一致要求梅兰芳必须立刻与孟小冬斩断一切情丝,以免再生祸端。 福芝芳抓住了这个决定性的契机。 她没有找丈夫哭闹,而是直接找到了当时对梅兰芳事业影响巨大的“梅党”核心成员冯耿光(冯六爷)。面对冯六爷,她只点明要害:“眼下最要紧的,是保住大爷的性命。”这句话四两拨千斤。 冯耿光稍加权衡,认定孟小冬性情刚烈,自尊心极强,事已至此,绝无可能与福芝芳共处一室。 倘若再执意让孟小冬留在梅兰芳身边,以福芝芳的决绝性子,必然与梅兰芳彻底决裂。 反观福芝芳,她不仅为梅家育有数子,根基深厚,更是梅兰芳不可或缺的贤内助和事业帮手。 两害相权取其轻,冯耿光最终劝说梅兰芳:“为梅郎一生的安稳幸福打算,还是舍弃孟小冬,留下福芝芳吧。” 在事业圈中人的压力和现实的巨大威胁之下,梅兰芳最终选择了与孟小冬分手。 福芝芳以其深沉的智谋和不动声色的韧性,守住了她在梅家的位置。 对早逝的王明华,她竭尽仁义,彰显侠肝义胆;对意图入门的孟小冬,她则以毫不留情的刚硬手段,将潜在的危险彻底隔绝。 信息来源: 《梅兰芳回忆录》,梅兰芳口述。 《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著。 央视纪录片《百年巨匠——梅兰芳》。 香港《文汇报》关于福芝芳及梅氏家族的报道。
梅兰芳出轨孟小冬,妻福芝芳冷笑:梅兰芳没几个红颜知己多委屈? 梅兰芳生命中经历了
史迹趣闻集
2025-07-07 22:05:35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