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安局长为帮20岁小伙申冤,只身对抗全省保护伞,努力奔波11年,成功为他翻案

逸尘凌虚风 2025-07-07 21:04:51

这个公安局长为帮20岁小伙申冤,只身对抗全省保护伞,努力奔波11年,成功为他翻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一位警察,他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拼上了自己的全部。这个警察叫郑成月,是河北省广平县公安局的副局长。2005年1月18日,郑成月破获了一起连环杀人案,抓住了凶手王书金。本来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谁也没想到,这件事会彻底改变郑成月的命运。 审讯王书金的时候,王书金突然说了一句话,让在场的警察都惊出一身冷汗。他说,1994年石家庄西郊玉米地的那起奸杀案,是他干的。 郑成月记得清清楚楚,这起案子的凶手聂树斌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枪毙了。怎么会又冒出一个凶手呢?郑成月反复询问王书金,王书金把作案时间、经过,甚至现场遗留的一串钥匙的细节都说得丝毫不差。 那一刻,郑成月头皮发麻,如果王书金说的是真的,那聂树斌就是被冤枉的。 1994年,石家庄孔寨村发生了一起奸杀案。现场没留下指纹、脚印,刑侦技术又有限,案子一直没破。一个月后,有人说看到一个骑蓝色山地车的年轻人在案发地附近徘徊,警方很快逮捕了聂树斌。一周后,聂树斌承认了罪行,6个月后就被执行了死刑。整个过程太匆忙,太诡异了,现在又冒出两个凶手,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郑成月调取了聂树斌案的卷宗,越看越不对劲。法院给聂树斌定罪,全凭一份有罪供述,其他证据一样都没有。 更奇怪的是,卷宗里说聂树斌有严重的口吃,可口供记录却整整齐齐,就像背书一样。聂树斌是在被捕第七天才认罪的,可前六天的审讯记录却不见了。口供里聂树斌多次说“这次说的是真的”,说明他可能被多次审讯,可这些记录都没了。郑成月确定,聂树斌案有重大冤屈。 他向上级申请查阅更详细的资料,却被领导警告别多管闲事,还要求他在提交王书金的罪证时删掉玉米地案的记录。郑成月没答应,他说:“材料上有这内容,我不能改。” 领导几次暗示他别插手,可郑成月没动摇。他知道,只要不管这事,自己就能安稳过日子,甚至升职加薪,但他是警察,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身上的警服。 郑成月小时候,父亲被诬陷入狱,母亲离家,他四处流浪。父亲出狱后告诉他:“当警察,啥时候都要实事求是,不能作假,不能害人。”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他退伍后到公安局工作,一年破获300多起案件,单枪匹马抓过8个持枪歹徒,3年就被提拔为副局长,前途一片光明。可聂树斌案,让他的人生拐了个大弯。 他找到聂树斌的父母,老两口过得太惨了。儿子被枪毙后,母亲受刺激卧床不起,甚至想自杀。 他们不相信儿子会杀人,10年里到处上诉,可一次次被驳回。更让人揪心的是,聂树斌被执行死刑时,父母根本不知道,第二天去送衣服才被告知儿子已经没了,只从火葬场领回一把骨灰。 郑成月把聂树斌案的详细报告递给领导,却石沉大海。领导还给他派了一堆案子,让他忙得没时间查聂树斌的事。他还接到威胁电话,让他“小心点儿”。可他说:“就这一条命,大不了局长不当了,只要头还在,我就说实话。” 他知道自己一个人斗不过背后的保护伞,就把资料整理好发给媒体。2005年3月,《河南商报》刊登了《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文章。 在舆论压力下,法院决定再审聂树斌案。郑成月以为案子很快就能翻过来,可这一等,就是11年。 这11年里,他被停职,理由是“给年轻人让路”。停职后,他三天两头被叫去调查,最长一次审了近48小时。房子被查封,妻子丢了工作。聂树斌的父母哭着求他别再管了,怕连累他,可他没放弃。 王书金案开庭时,公检法只起诉了他三起案子,不提玉米地案。法庭上,王书金坚称自己是凶手,公检法却拼命辩护,说证据不足。 最终,王书金被判死刑。郑成月急了,王书金一死,聂树斌就永远翻不了案了。他不顾威胁,自费帮聂家请律师继续上诉。 失去工作后,他只能在北京一家律所当顾问,常年奔波让他患上了高血压、尿毒症、脑梗等9种病。曾经能抓歹徒的硬汉,最后只能躺在医院,坐都坐不起来。 2016年,河北政法系统的张月英被调查,聂树斌案终于有了转机。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改判聂树斌无罪,家属获得268万国家赔偿。聂树斌的母亲听到判决,嚎啕大哭。庭审结束后,老两口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郑成月。11年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郑成月抱着两位老人。 消息传开,无数人被郑成月感动,47万爱心捐款送到他身边。2022年5月6日,郑成月因病去世。人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了聂树斌的坟墓旁边,墓碑上刻着“人民警察爱人民”。 郑成月本来可以不管这件事,可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他用11年时间,为一个陌生人讨回公道,自己却付出了惨重代价。他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国的良心警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0 阅读:0
逸尘凌虚风

逸尘凌虚风

逸尘凌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