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支持乱港分子,诋毁爱国人士的面包巨头,终于倒闭!谁能想到陪伴香港人41年的老字号,竟是个“吃饭砸锅”的港独,事发后犯了众怒才道歉,如今下场咎由自取。 提起香港的老字号,总绕不开“大班”这个名字。 它曾是颠覆者,凭一款冰皮月饼风靡全港,被视为港产高端品牌的象征;它也是一代人的中秋记忆,陪伴了香港整整41年。 谁知,这个看似基业长青的品牌,却在猝不及防间轰然倒塌,留下近两百名员工的茫然与愤慨,以及数千万港元的巨额欠薪。 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经营的败局,更像一出充满争议的商界警示录。 故事始于1984年,郭鸿钧在九龙街头开了间面包店,取名“大班面包西饼”。 起初五年,生意平平无奇。 直到1989年,一个划时代的创意,彻底改写了整个月饼市场的游戏规则。 大班推出了闻所未闻的“冰皮月饼”,它彻底抛弃了传统月饼的烘烤工艺,以冷藏食用的清爽口感和五花八门的内馅,迅速俘获了大众的心。 这款产品让大班一炮而红,不仅在香港站稳脚跟,更乘势杀入内地市场,成了中秋节的明星。 凭借冰皮月饼的巨大成功,大班的中秋销售额一度占到全年营收的近八成,品牌形象也水涨船高。 创始人郭鸿钧甚至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奖”,公司还和皇家马德里这样的国际品牌联名,将“港产高端”的标签打造得有声有色。 而风光之下,隐患早已埋下。 不少老街坊都清楚,大班除了中秋卖月饼,平日里的面包西饼生意其实相当普通,产品线亮点不多。 说白了,这个庞大的“月饼帝国”,根基严重依赖单一产品,抗风险能力远比外界想象的要脆弱。 谁知这句平日里的闲谈,竟在日后一语成谶。 2019年成为了转折点。当时香港社会风波不断,许多企业都选择低调行事。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大班创办人的儿子、公司董事郭勇维,在社交媒体上干了一件出格的事。 他不仅公开支持乱港分子,还转发讽刺支持政府市民是“无脑蓝丝”的图片,并配上“认同请分享”的煽动性文字。 这番言论,如同一颗炸弹投入舆论场。 内地网友和香港本地许多顾客的愤怒情绪瞬间被点燃。 郭勇维立即删除了帖子,并且发表了一条声明,说这只是他的个人行为,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他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抱歉。 大班集团也迅速做出了决定,并强调其“在历史上并无任何政治主张”。 但公众对其全然不买账。 网友扒出他过往的种种政治暗示,甚至发现他在风波后还悄悄把社交头像换成了代表暴力抗争的“一只眼”标志。 这种“明着道歉,暗中挑衅”的姿态,彻底击穿了消费者的信任底线,大家痛斥这是典型的“吃饭砸锅”。 随后,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抵制运动。 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在48小时之内,就下了货架上的所有商品。 北京、上海等地的商超也迅速清空了大班的货架。 这对大班是致命一击,因为其七成营收来自内地,在中秋旺季前失去主战场,冰皮月饼的生意算是彻底完了。 更具决定性的是,《人民日报》官微直接点名,指出其所谓“个人行为”无法与企业切割。 此文一出,大班在内地市场几乎再无翻身可能。 风波过后,大班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挣扎。 2021年,郭家终于扛不住,将公司股权转让给香港建筑商廖志强。 新东家接手后,也确实想挽回局面,火速更换品牌LOGO,试图与“郭氏标签”做切割,重建品牌形象。 据说,新老板甚至将自己在半山的豪宅抵押了两次来救火。 可惜消费者的记忆没有那么健忘。 早在2020年中秋节的时候,大班就已经偷偷尝试过了,但刚一推出,就遭到了网友的强烈抵制,然后迅速下架。 这也意味着,“有问题”这个词一旦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再想挽回就很难了。 与此同时,疫情的冲击和同行美心、荣华等品牌的步步紧逼,也让大班在香港本地的市场份额不断流失。 从2022年到2024年,大班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该公司因拖欠员工工资及强积金供款而遭曝光,有不少业主上门索要约二百万港币房租。 即便是新老板拿出了自己的房子,也无法弥补这个巨大的缺口。 时间来到了6月,月初高管集体离职,到了23日深夜,分店被曝将当天所有现金调回总部。 半夜的时候,员工忽然接到一则通告:“公司完蛋了,不要再来了。” 第二天,店铺大门紧锁,这种“夜逃式”的倒闭,让约200名员工猝不及防。 有工作22年的老员工被拖欠近20万工资,情绪崩溃。据估算,欠薪和遣散费总额高达数千万港元。 一个曾经的月饼传奇,就这样从行业标杆沦为欠薪跑路的“黑名单企业”。 这难道不正是告诉我们,企业发展,靠的从来不只是产品创新? 郭勇维那句“蓝丝无脑”,不仅侮辱了爱国爱港的市民,更亲手砸碎了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情感。
2022年,何超琼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爸爸跟我打赌,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多少年可
【196评论】【1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