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后,程林祥背着比自己还高大的儿子,踩着塌方的山路走了整整25

历史趣闻星 2025-07-07 17:47:59

2008年,汶川地震后,程林祥背着比自己还高大的儿子,踩着塌方的山路走了整整25公里,医生要抢救,他摇头,路人要帮忙,他摆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8年5月12日,原本山风正柔,阳光刚好,四川汶川山间还沉浸在农事的忙碌中,忽然大地如沉兽翻身,天摇地动间,一切熟悉都被撕裂,石块滚落如雨,尘雾遮天蔽日,程林祥赶忙丢下手里的锄头,顾不得身后妻子喊什么,转身便朝家的方向跑去。 家里的砖房裂了长缝,地基微颤,小儿子哭着抱住母亲,大人无暇安慰,只一遍遍确认彼此是否安然,可大儿子程磊,一名寄宿中学高一学生,在25公里外的漩口镇上学,那是震中之一,音讯全无,电话不通,道路中断,程林祥的心里如悬巨石,迟早要砸下。 第二天天没亮,夫妻俩穿上雨衣,趁着小儿子还没醒就踏上前往映秀的山路,他们的鞋底在湿滑的泥里不断打滑,塌方处几乎是手脚并用地攀过,碎石时不时滚落在路边,山间回响着不知名动物的啼声。 路上不断有邻镇的人迎面走来,神色木然,大多缄口不语,有人递来水和干粮,他们却连连摆手,只顾赶路,脚底早被尖石划破,但步伐不曾停歇,他们知道时间已不站在自己这一边。 进入映秀镇后,他们眼前是一片废墟,漩口中学原本的轮廓已不复存在,教学楼坍塌成几堆混凝土,课桌、书页、破碎的文具散落其中,废墟边上站着一些家长,眼神呆滞,个个都在等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的答案。 程林祥没有等,立即钻进废墟,双手扒着碎石,指甲折断、掌心出血都不曾在意,他的动作慢而笃定,不喊不叫,只一下一下挖着,身边的妻子,也在另一角寻找,泥水把她的衣角染得发黑,脸上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他们整整翻了两天,终于在一块倒塌的水泥板下发现了儿子的身影,校服还在,脸色已无血色,身躯冰凉,后脑有一处深伤口,母亲扑上前去,哭得撕心裂肺,声音在雨中散得远远的。 程林祥没有哭,他蹲下身,抚了抚儿子的额头,帮他理顺衣角,又用毯子包好躯体,脱下自己干净的衬衫换在儿子身上,然后弯下腰,将儿子一点点背起来。 那是一具比他高出半头的尸体,百余斤重,在山路上走一步都艰难,可他一句也没多说,只用破布将尸体牢牢固定在自己背上,踏上了返家的路。 沿途余震不断,碎石打在身上疼得钻心,他走得很慢,脚步沉重却稳当,有人好心递来担架,他摆手谢绝,有志愿者试图上前查看尸体情况,他沙哑着声音说不用看了,已然没气,众人顿时沉默,身后的妻子始终紧跟,偶尔在路面稍宽处帮着扶稳担架,也从不吭声。 山路湿滑,一脚踏下去便没进泥中,程林祥步履踉跄,但始终没有让儿子离开背脊,他知道,再怎么痛苦,只要人还在背上,就还有归家的意义,他的肩膀勒出血痕,汗水和雨水交织流进眼中,衣服早已湿透。每走一步,儿子就离家更近一些,这是他心里的信念。 他们到家的时候,天色已黑透,村里人不知从哪听来的消息,自发站在路边两排,没有哭声,也没有喧哗,只有一条让开的小道。 他一步步走过人群的缝隙,直至站在家门前,才跪下来,轻轻将儿子放到院里的长凳上,那一刻,他背脊弯得像要断掉,双膝抵地良久没有起身,妻子跪在他身边,默默握住儿子的手,眼神空洞无声。 家里的老母亲看到孙子尸体时没哭,只是转身进屋,取出儿子小时候用过的被褥,一点点铺好,第二天,他们将儿子埋在屋后的坡地,立了一块木碑,那片地后来种了两棵柏树,从那年春天起,年年长高,如今已高过屋檐。 他们并没有申请补助,镇上的人来动员时被原封拒回,程林祥继续干活,工地、田头都能见他佝偻的身影,三年后他们有了一个新儿子,取名“天乐”,意为平安喜乐,这个孩子从不离父母身边,书包里常揣着哥哥的照片,见人就说是“最帅的兵哥”。 日子缓缓往前走,余震不再,但一些东西从没从他们心里撤离,家里窗台还贴着大儿子的奖状,墙上仍是那四个字:“天道酬勤”。 每年清明,程林祥都会走去地震纪念馆,在玻璃前默默望着儿子的课本,没有言语,也不需要语言,那是一个父亲用背脊托起的誓言,他曾许诺:你要回家。他做到了。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人民网——程林祥:又是一次“回家”

0 阅读:244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