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新疆喀什城下,左宗棠面对上万俘虏,毫不犹豫地下令:“降者亦杀!”

文史讲解 2025-07-07 15:35:32

1877年,新疆喀什城下,左宗棠面对上万俘虏,果断下令:“降者亦杀!”这一决定震动朝野,有人劝他宽容,他却回应:“不能拿百姓的命去赌他们的悔改。”这不是冷血,而是乱世中的铁血担当。这位湖南老头,用他的执念守护着疆土,哪怕血染黄沙也在所不惜。

当时的大清国,内忧外患,财政崩溃,新疆更是被视为“荒地”。自1864年起,新疆陷入混乱,起义不断,清廷官员或被杀或逃命,音讯断绝。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河谷,声称“代管”却不放手。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不休,认为新疆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不值得费力。然而,左宗棠却拍案而起:“新疆若丢,陕甘成筛子,京城都不得安宁!”这番话最终打动了光绪皇帝,决定支持他出征西北。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挂帅西征。他四处筹款,甚至抵押关税向外国银行借款,凑齐了军费。他精挑细选湘军旧部,训练新兵,配备先进武器,打造出晚清最强的西征军。1876年,战争打响,左宗棠先收北疆,再攻南疆。乌鲁木齐、玛纳斯、昌吉等地接连收复,切断了阿古柏与俄军的联系。

南疆是真正的硬骨头,阿古柏盘踞其中,匪患横行。左宗棠下达铁令:“遇贼即杀,降亦斩!”清军势如破竹,达坂城巷战清剿,吐鲁番降兵集体处决,震慑全疆。1877年端午前后,阿古柏死于内讧,其“洪福汗国”土崩瓦解。清军一鼓作气,喀什城被轰开,和田白旗换成清军龙旗。至1878年元宵,新疆除伊犁外全境收复,战旗再次飘扬在天山南北。

但左宗棠的使命并未结束。他带着《农政全书》入疆,在玛纳斯开垦屯田,引西北工匠开凿坎儿井,用天山雪水灌溉良田。他为百姓修水渠、铺官道、办商贸,让新疆真正“回家”。他还建议朝廷设立新疆行省,将新疆纳入国家法治体系,告别“化外之地”的模糊地带。

左宗棠不仅是一位战将,更是近代化的推动者。他创办福州船政局、甘肃机器局,为中国工业启蒙点燃星火。哪怕在风烛残年,他也不肯退下前线,抬棺出征、重病指挥、亲赴沙场,只为把这片黄沙边疆重新缝进祖国的版图。

梁启超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曾国藩则称他为“当今天下第一人”。左宗棠的一生,浓缩在《左宗棠全传》中。这本书深入挖掘了他的家世出身、军事成就、实业抱负与政治远见,呈现出一个真实又立体的晚清战神。他不仅打下疆土,更留下一套治国理政的智慧。

左宗棠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身处衰败王朝,也可以靠信念与担当撑起民族的脊梁。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重读左宗棠,学习他的家国情怀、为民请命的担当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左宗棠全传》值得你静下心来读一读,重温中华脊梁的浩然正气。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文史讲解

文史讲解

欢迎关注!说点你不知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