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要变天?3国联手甩开印度,中国手握关键一票,莫迪要坐不住了
最近南亚这地界儿可真是不太平,一场由中国牵头的新区域联盟谈判都快谈拢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这些国家纷纷响应,可唯独印度好像要被彻底踢出群聊了。这事说起来可就有意思了,原本印度在南亚那可是自称“霸主”的,现在咋就落得这地步呢?
先说说这场低调却分量十足的会谈。中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副外长级官员在昆明关起门来商量大事,核心议题就是要搞一个全新的区域合作机制。这事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给“新南亚联盟”按下了启动键,而这个新联盟很可能直接让印度主导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变成摆设。SAARC成立于1985年,本来成员有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国家,目标是推动南亚经济一体化,可结果呢?
因为印度太强势,老爱干预别人,这组织早就瘫痪了。就说2016年吧,印度以“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为理由,拒绝参加在伊斯兰堡举行的SAARC峰会,从那以后这组织就没正常运作过,你说这不是自己把路走窄了吗?现在中国牵头组新群,印度那边可坐不住了,印度媒体直接就炸锅了。《印度斯坦时报》警告南亚国家得在中印之间小心选边站,《今日印度》更酸溜溜地说这是中国在搞“战略包围”。
但说白了,南亚这些小国早就受够印度的霸凌式外交了,SAARC瘫痪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组织本来该推动区域合作,结果成了个摆设。现在中国牵头的新机制,正好给了这些国家一个“去印度化”的机会,谁愿意总被人骑在头上呢?莫迪政府一直把南亚当成自己的“后院”,可这外交手段实在是矛盾得很:
一边在G20峰会上高调扮演“全球南方领袖”,一边对邻国挥舞制裁大棒。就说去年吧,印度以“国家安全”为由切断了尼泊尔的燃油供应;今年初又因为水资源的事威胁孟加拉国;跟巴基斯坦更是因为没证据的“恐袭”闹冲突。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谁受得了?这不就逼着南亚各国往中国这边靠吗?
中国这次组局可真是高明,关键就在于“去对抗化”。会谈里特别强调新机制“不针对第三方”,表面上给印度留了面子,其实暗藏玄机:印度要是拒绝加入,就等于主动放弃南亚的话语权;要是硬着头皮加入,就得接受中国主导的规则。这招“阳谋”让印度进退两难。当初印度想通过SAARC整合南亚,结果因为自己太霸道把联盟搞垮了,现在中国用类似的框架“抄了后院”,莫迪的大国梦怕是要碎了。
更让印度难受的是,这边南亚局势正紧张,外媒又爆出中国在联合国一票否决了印度“入常”的申请。虽说五常轮流卡印度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可这次中国的否决被印度舆论刻意放大,跟南亚“新群”这事凑一块儿,印度脸上更挂不住了。
往深了说,中国否决的逻辑很清楚:联合国改革要是优先考虑地域平衡,非洲和拉美明显比亚洲更有道理,毕竟亚洲已经有中国作为代表了。再说了,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单边行动,还有对邻国的经济胁迫,哪点像个“负责任大国”?
莫迪想借入常提升国际地位,却不愿放弃地区霸权思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常任梦”泡汤也是意料之中。短期来看,印度可能会学之前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拒绝加入中国主导的新组织,同时拉拢不丹、马尔代夫这些小国。但长期来看,南亚的经济逻辑正在压过政治对抗。
中国跟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跟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合作,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闭环,尼泊尔和斯里兰卡也通过中资项目拿到了电网、公路这些基建好处。当印度还在用“安全威胁”阻止邻国跟中国合作时,这些国家算的可是实实在在的GDP账,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点,就在中国建南亚新群的时候,阿富汗临时政府的代理副总理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密谈,释放出“扩群”的信号。塔利班政权急着要国际认可,要是能通过新机制得到中国背书,那就相当于在南亚插了个“楔子”,进一步压缩印度的战略空间。你看现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都在甩开印度,如果印度还继续当“搅局者”抵制区域整合,最后可能就跟SAARC时代一样,发现自己成了那个被孤立的人。
这场博弈里,中国看着低调,实则招招关键。不搞军事同盟,不喊地缘口号,就靠经济合作和制度设计,就让印度的“霸主人设”崩了盘。当莫迪还在为“世界听印度”的G20宣传片自我陶醉时,南亚的小国们早就悄悄加入了另一个更务实的群聊。这局面要是接着发展下去,印度在南亚的话语权怕是真要保不住了,莫迪政府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再这么霸道下去,以后还能不能在南亚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