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得太漂亮了。”1933年,钱钟书追求清华才女赵萝蕤,可赵萝蕤根本看不上这个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07 14:44:34

“他长得太漂亮了。”1933年,钱钟书追求清华才女赵萝蕤,可赵萝蕤根本看不上这个百年一遇的才子,而是喜欢当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理由更是让人惊讶。 “萝蕤,我究竟有哪里不好?你偏偏喜欢那个穷小子。”清华园里,有名的清华才子钱钟书拦住了赵萝蕤,面色复杂。 赵萝蕤时年20岁,出身名门不说,还是当年绰绰有名的才貌双全,容貌无人人能出其右,更是燕京大学的跳级生,并以满分的英文考入了清华研究院。 但如今,这位才女的面前却摆着两条路,同样出身名门、才貌双全的钱钟书,以及中央大学的辍学生,以写诗闻名但身无长物的陈梦家。 在当时的人看来,钱钟书和赵萝蕤堪称郎才女貌,这俩人在一起才是天作之合。但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赵萝蕤看不上钱钟书,而是走向了之前借住过自己家阁楼的陈梦家。 不过从如今后世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看似任性,但却和她性格中的矛盾和内涵是相符合的。在学术上,赵萝蕤极其务实,有着巨大的成就。但同时这样的人在感情上,往往就会有着出乎意料的观念。 她摒弃了一切世俗的标准,只凭借直觉行事。她曾直言说:“我最讨厌钱钟书的诗,但他长得实在太漂亮了。” 从这点可以看到,排除了才华、家世、前途的干扰,赵萝蕤的爱慕纯粹是指向陈梦家这个人本身的,明亮的双眼、清瘦的面容、落拓的长衫,或是钱穆所说的“中国文学家气味”。 而这种观念,也贯穿了她的一生。与陈梦家结合,就意味着要接受清贫。订婚时,陈梦家的身上只有31块钱,还要寄20元回老家。 不过赵萝蕤却从不在意,反而每月从奖学金中拿出一部分来接济他,甚至是向杨绛先生借钱来周转。 但谈恋爱享受快乐和结婚组建家庭却是两码事,当时有不少人等着看赵萝蕤的笑话,认为赵萝蕤出身名门,必然过不惯和陈梦家的婚后生活。 但现实却出乎他们的意料。婚后,她一边煮饭,一边读狄更斯,戏称自己“当了八年的家庭主妇”。旁人惋惜她的才华被埋没,她却说:“我是老脑筋,妻子理应为丈夫做出牺牲。” 不过事实却并非她笑说的那样,她在战火纷飞的那段岁月,并没有埋没自己的才华,反而翻译出了反法西斯小说《死了的山村》,这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抗击那些侵略者。 直至1944年,夫妇俩的生活才有了改变,他们二人选择了一同赴美深造。在芝加哥大学,赵萝蕤以东方人的身份拿下了英美文学的第一名,而陈梦家则潜心研究着古文字学。 外人看来,这些年下来,他们已经有了才子佳人的美誉,但赵萝蕤却很清楚,她的学术成就始终都是与丈夫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1949年,中国战乱结束,新中国成立,他们决然放弃了国外的优渥条件而选择回国,迎接新时代。 回国后,有过一段短暂的学术春天。陈梦家用《殷虚卜辞综述》稿费买下了钱粮胡同四合院,他的学术生涯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赵萝蕤在北大任教,闲暇时会在四合院里用斯坦威钢琴弹奏她最喜欢的贝多芬曲子,他们的人生似乎圆满了。 但不出意外的话,又要出意外了。时代的巨浪很快到来,在特殊时期,他们四合院的十八间房成了罪证,陈梦家因为性情耿直而遭了难,最终于1966年选择自尽,留下了未完成的《西周铜器断代》。 面对丈夫的悲惨离世,赵萝蕤的精神也深受打击,一度崩溃,晚年独居时,她经常将那张1936年的婚书拿出来盯着发呆,还对着空屋自言自话。 1998年赵萝蕤病逝,她的遗嘱中仍保留着陈梦家的诗稿,而那句直白的“他长得漂亮”,却一直深深烙印地在了她的人生上。 信源: 阅读时代杂志|谁是钱锺书仰慕的“女神”? 清华校友总会|一代才女赵萝蕤教授 文|礼想 编辑|萱萱老师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

寒烟笼碧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