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40℃高温热到怀疑人,曾嘲笑其他国家依赖空调的欧洲人,如今疯狂抢购中国制造的便携空调。 巴黎地铁站内温度计直逼45℃,柏林养老院的老人被迫用湿毛巾裹身降温,西班牙南部城市科尔多瓦的气温一度达到47℃。 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人体核心体温,意味着在户外待久了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令人费解的是,面对如此极端天气,欧洲的空调普及率依然低得可怜。 德国只有3%的家庭装有空调,英国5%,法国稍好一些也不过25%。 欧洲人这种"宁可热死也不用空调"的固执,在今年夏天付出了惨痛代价:西班牙已有23人因高温直接死亡。 法国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意大利多个城市不得不开放地下停车场作为临时避暑中心。 欧洲人不用空调的原因,首先是根深蒂固的环保执念。 很多欧洲人认为空调是"能源吸血鬼",会加剧气候变化。 德国环境部长曾公开宣称:"开空调是对地球的犯罪。" 其次是奇葩的建筑限制。 为了保护所谓的"城市风貌",巴黎、罗马等历史名城严禁在外墙安装空调外机,申请安装许可的流程动辄需要半年。 更可笑的是,这些规定对政府建筑网开一面,普通百姓只能望"凉"兴叹。 今年的极端高温终于让欧洲人认清了现实。 面对生死考验,欧洲人终于放下了可笑的优越感,开始疯狂抢购空调。 但这时他们尴尬地发现,本土空调品牌不仅价格贵得离谱(一台普通壁挂机售价2000欧元起),而且下单后要等三个月才能安装。 中国空调企业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美的集团推出的移动式空调无需外机安装,插电即用,完美规避了欧洲的建筑限制。 这款产品在德国亚马逊上线首日就卖出1.2万台,创下家电类单品销售纪录。 格力电器则针对欧洲老房子电压不稳的特点,专门开发了宽电压机型,还贴心地配备了多语言遥控器。 海尔更聪明,直接收购了意大利老牌家电企业Candy,用本土品牌的外衣打开市场。 西方媒体对这场"中国空调拯救欧洲"的戏码集体保持沉默,实在是因为报道起来太打脸了。 BBC在报道欧洲高温时,刻意回避了空调短缺的话题; 《费加罗报》用整整两个版面讨论如何应对热浪,却只字不提正在热销的中国空调; DW电视台倒是提到空调了,但重点却是"使用空调会加剧全球变暖"。 这种选择性报道,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鸵鸟心态"。 这场高温危机还暴露了欧洲社会的深层矛盾。 当普通百姓在高温中煎熬时,精英阶层却在空调房里高谈环保。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装有中央空调的爱丽舍宫呼吁民众"适应高温",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更让欧洲人崩溃的是经济账。一台德国品牌的1.5匹空调售价2000欧元,安装费另收500欧元,还要等三个月。 而同规格的格力空调只要800欧元,包安装,一周内就能送货上门。 在电价飙升的今天,中国空调的节能优势更加明显。 精明的欧洲主妇们很快就算清了这笔账:买中国空调不仅省钱,还救命。 中国空调企业能够迅速占领欧洲市场,靠的绝不仅仅是价格优势。 美的在欧洲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承诺2小时内响应客户需求; 格力在波兰设立了零配件中心,确保维修所需配件24小时内到位; 海尔则推出了"以旧换新"服务,帮助欧洲消费者处理淘汰的旧家电。 这种全方位的服务理念,让习惯了"傲慢服务"的欧洲消费者耳目一新。 这场高温下的空调争夺战,最终演变成了对中国制造的集体"真香"现场。 那些曾经对中国产品嗤之以鼻的欧洲消费者,现在正忙着给中国空调写感谢信。 这样的转变告诉我们:当品质和服务真正过硬时,任何偏见都会在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而西方媒体的集体沉默,恰恰证明了中国制造正在改写全球市场规则这一不争的事实。
中国反制欧盟全面禁止欧洲医械政府采购!美联社7月6日报道,中国财政
【35评论】【18点赞】
龙傲天的七舅老爷
美帝用空调的历史悠久,也没见欧洲人放个屁!
名字未开
总之中国产品厉害
湾爸
他们的建筑全是会自己升降温的,要什么空调。坚持环保才能救地球!
想你的液
杞人忧天,欧洲就白天日晒的时候温度高一点。晚上就凉快了,夜里睡觉还得盖被子。
用户38xxx88
乱抄的文章,今日巴黎天气,雨,温度15-21度
华夏风暴 回复 07-07 18:28
法国就一个巴黎吗?照你这么说那我也可以说:青海 雪 温度6度。[抠鼻]
白云
这段时间我平均一天为客户装11台空调,一台大概得到200元人民币报酬。下周去欧洲装,每台收300欧,欧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