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方又一措施出炉,迅猛打击欧盟软肋!
继白兰地反倾销调查后,中方再次出手。7月6日,中方宣布即日起对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采购项目排除欧盟企业参与,同时要求非欧盟企业中标项目中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50%。
这是中方对欧盟6月20日限制措施的直接回应。当时欧盟宣布禁止中方企业竞标超过500万欧元的医疗设备政府采购项目,并规定中标方使用的中方原材料比例不得超过50%。
中方此次反击直击欧盟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软肋。高端影像设备市场首当其冲。PET-CT、超高端MRI、质子放疗系统等单价超过4000万元的高精尖设备,正是欧盟企业在中方市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中方4500万元人民币(约合570万美元)门槛的设定,恰好覆盖了这些高端产品线。
而且中方措施设计精准且克制:明确豁免在华欧资企业,分化欧盟阵营;同时设置例外条款——若仅欧盟产品能满足需求仍可采购,为特殊医疗需求留出空间。
德国医疗器械巨头西门子医疗2024年财报显示,大中华区贡献了其全球收入的23%。中方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失去这一市场,对欧盟企业将是沉重打击。法国外贸银行分析师坦承:“欧盟措施表面上是为了敦促中方市场‘对等开放’,实际上反映了其对极具竞争力的中方企业对欧洲市场形成冲击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