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用直白的语言,来翻译一下立陶宛学者和中国学者高志凯先生的一次对话。 立陶宛

微鉴国际 2025-07-07 08:44:43

有必要用直白的语言,来翻译一下立陶宛学者和中国学者高志凯先生的一次对话。 立陶宛学者在一场对话中表示:“欧洲比俄罗斯更具价值。”这背后的含义不难猜,似乎在暗示站在欧洲这一边才是正确的选择。那么,中国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高志凯先生回应道:“或许如此,但这并不代表立陶宛自身具备这种价值。欧洲确实重要,但欧洲的价值,在很多时候首先是美国的价值。真正值得追求的,是独立自主,而不是盲从他人定义的价值体系。” 这场对话其实是一场言辞间隐含锋芒的交锋。 立陶宛学者打着“欧洲价值”的旗号开场,实则在表达一种“选边站”的态度,试图把俄罗斯边缘化。而高志凯则毫不客气地指出关键问题:欧洲的所谓价值并不独立,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利益主张。立陶宛若把自己当作“欧洲代表”,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分量。一个国家若要赢得尊重,靠的是立场清晰、自主独立,而不是一味随波逐流。否则,再高的“价值”也不过是空壳。 随后,立陶宛方面又搬出“新闻自由”和“外交自主”的论调,试图从意识形态上对中方施压,暗示中国在这些方面“不够自由”。对此,高志凯直接回应:“中国同样拥有新闻自由与外交自主,但我们没有义务迎合你们的标准。你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外交关系,中国也一样,我们不会被你们的价值体系绑架。” 当立陶宛学者再提“中国援助俄罗斯令欧洲不安”时,这其中的暗示再明显不过,是在将地区紧张局势的责任部分归咎于中国。而高志凯一语中的地指出:这种不安的本质并不源于中国,而是欧洲自身的认知困境——既缺乏美国那样的全球影响力,却又想模仿美国式的霸权操作,在能力与愿望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想充当“世界警察”却没有那个分量,不焦虑才怪。 归根结底,这场对话的实质,是立陶宛学者试图借“欧洲”之名对中国施加压力,而高志凯则用一连串精准回应揭示本质:国际关系不是靠谁喊得响就有理,而是基于平等、互尊与自主。把自己系在美国战车上虚张声势,终将暴露自身的局限与短视。

0 阅读:1946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95

用户18xxx95

26
2025-07-07 10:53

立陶宛还以为自己是美国呢。

非斯

非斯

14
2025-07-07 12:51

立陶宛有什么价值?

反清复明 回复 07-07 15:07
一个地级市的份量

东不郎

东不郎

7
2025-07-07 09:58

拳头👊才是硬道理。

用户10xxx16

用户10xxx16

6
2025-07-07 12:41

[点赞]

lxq1958824

lxq1958824

5
2025-07-07 15:28

小立对中国没任何价值!

用户10xxx16

用户10xxx16

4
2025-07-07 12:43

拳头硬,同时逻辑、理论、观念、主张与方向也能过才可

安全小能手

安全小能手

2
2025-07-07 16:35

欧洲是母鸡,有价值,三傻是母鸡身上的跳蚤。。。。。。

猜你喜欢

微鉴国际

微鉴国际

微鉴深层脉络,分析国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