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得知毛主席7个月没吃一口猪肉后,宋庆龄从上海赶到北京给毛主席送来一篓螃蟹,周总理也劝毛主席多少吃口肉,毛主席却摇头说“你吃了吗?” 信息来源:(困难时期:毛泽东曾一周不吃米七个月不吃肉——新华网) 60年,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粮食短缺。无数农民面临颗粒无收、饥肠辘辘的日子,甚至有地方出现了饿死人的悲剧。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心急如焚。尽管身处中南海,他始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头。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当有人汇报“某地因缺粮出现浮肿病”时,毛主席神情黯然,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老百姓没饭吃,我吃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从那以后,毛主席便做出一个令人动容的决定——削减自己的口粮。 警卫员李银桥在回忆录中写道:“主席的饭菜原本就清淡,每天一小碗米饭、一碟青菜。 自打那年春天起,他干脆把饭也减了半碗。”起初,大家以为主席只是临时节食,可没想到,这种节制一坚持就是数月。 有一天,李银桥无意中看到秤上的数字——61公斤。 他惊得张大了嘴:“主席以前是75公斤啊!”主席笑了笑:“少吃了嘛。”说完,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开水,目光却看向窗外,仿佛在想着那些风雪中挣扎的百姓。 那年冬天特别冷,北风刮得树皮都卷了起来,主席穿的还是那件旧呢子大衣,内里已经磨破。 他经常咳嗽,走起路来也比从前慢了些。一次走在中南海的石板路上,他蹒跚了一下,李银桥扶住他,心疼地说:“主席,您得多吃点,不然身体扛不住。” 主席摆摆手,语气坚定:“老百姓都在挨饿,我怎么能独享?” 宋庆龄是毛主席多年的同志与朋友,听闻毛主席已有七个月没吃过一口猪肉后,心中非常不安。正值深秋,她从上海亲自赶来北京,带来了一大篓阳澄湖螃蟹。 那天傍晚,天色昏暗,秋风萧瑟,宋庆龄和周总理带着螃蟹踏入中南海,见到毛主席,满眼心疼:“你这样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我知道你不愿意享受,但也得照顾自己。” 毛主席听完,笑了笑,轻轻问周总理道:“你吃了吗?” 周总理一愣:“我……最近胃口不大好。” 毛主席顿时板起了脸,认真地说:“你自己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吃?河北一个叫老杨的农民写信告诉我,全村38户人家,过年只分到二两油。这种时候,我吃这螃蟹,怎么咽得下去?” 宋庆龄红了眼眶,低头沉默不语。毛主席把螃蟹接过来,嘱咐厨房:“分给警卫战士们吃,他们在外头站岗一整天,比我更需要营养。” 后来,关于毛主席的伙食去向,有人专门查阅了中央办公厅的《伙食账本》。账本清清楚楚地写着,1960年那几个月,毛主席的伙食标准没有丝毫上涨,当月仅仅为15.8元。 而宋庆龄送来的那一大篓螃蟹,也未入个人账目,而是被平均分配给了中南海的几十位警卫、厨师、工作人员。 卫士周福明清楚地记得那天吃螃蟹的场景:“我们每人分到一只螃蟹,那是我们一年中吃得最好的时候。 但吃得却有点发愣,因为我们知道,这本是给主席补身体的。”而主席却说:“前线的将士和你们这些卫士,比我更需要营养。” 有一天深夜,毛主席伏案看文件,灯光昏黄。李银桥给他送去一杯热水。毛主席抬起头,指着文件说:“你看,这是贵州的报告,说三个村连续三个月没收到一斤米。我真睡不好觉。” 那一刻,他不像国家元首,更像一个忧心忡忡的父亲,为千千万万的儿女操心操肺。 李银桥后来写道:“主席常常说,他不怕吃苦,但怕百姓受苦。他宁可自己多饿几顿,也不愿听到有人饿死。” 1960年对中国来说是苦难的一年,但也正是在这一年里,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朴素、心怀百姓的毛主席。
1960年,得知毛主席7个月没吃一口猪肉后,宋庆龄从上海赶到北京给毛主席送来一篓
戴梦维微微
2025-07-07 07:57: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