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小时候很淘气,一直是中南海里的“孩子王”,就连毛主席也非常器重他,甚至还直言:“这个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候补期18年。” 杨绍明,1942年5月出生在延安,父亲是中央领导杨尚昆,母亲是文艺界活跃人物李伯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杨家搬进北京中南海,这里成了他童年的乐园。中南海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湖水环绕,红墙绿瓦,既是政治中心,又有几分自然气息。杨绍明从小就活泼好动,很快成了孩子们中的“领头羊”。冬天,他带着小伙伴堆雪人,夏天爬上老槐树摘果子,分给下面的朋友。他的机灵和胆大让同伴佩服,大人们也觉得这孩子不一般。 到了1961年,19岁的杨绍明依然是中南海里的“风云人物”。那年某天,政治局正在开会,杨绍明好奇心发作,悄悄溜到会议室外,想看看国家大事是怎么商量的。他踮着脚,试图透过窗帘缝隙偷瞄,却不巧被毛主席发现。出人意料的是,毛主席没责怪他,反而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了那句著名的话:“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候补期18年。”这话虽是玩笑,却透着对他的喜爱。他的淘气没招来批评,反而让主席对他多了几分关注。 不过,杨绍明的成长路并非全是顺风顺水。中考时,他的数学成绩拖了后腿,没能考上高中。这对他打击不小,曾经的“孩子王”变得沉默,甚至不愿见人。毛主席听说后,特意找他聊了几句,告诉他考不上没什么,干部子弟不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要多接触普通人。这番话让他幡然醒悟,他开始发奋学习,最终考进北京大学历史系,平均分达到85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北大读书时,杨绍明重新捡起了摄影爱好。他早年就喜欢摆弄相机,跟着新华社的师傅学技术,拍过不少领导人的照片。他镜头下的毛主席挥手、周恩来看文件、朱德夫妇雪中漫步,都抓住了人物的神韵,让人印象深刻。1979年,他加入新华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开始记录国家大事,尤其是邓小平的身影。1987年,他调到中央文献研究室,专门负责拍摄邓小平的日常。他跟着邓小平走遍大江南北,拍下许多珍贵瞬间。其中一张《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最为出名,画面里邓小平抱着孙子,笑得满脸皱纹,阳光洒在身上,透着温馨。这张照片不仅得了1987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铜奖,也成了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 杨绍明的镜头不只对准领导人,他还拍过普通人的生活。田间劳作的农民、街头嬉戏的孩子,都被他定格在胶片上,真实又充满情感。1988年,他创立了中国当代摄影学会,当了主席,想把摄影艺术推得更远。1995年,他又发起成立了世界华人摄影学会,担任会长,带着中国摄影走上国际舞台。他的努力让摄影从个人爱好变成了国家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为后来的摄影师铺了路。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