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马寅初向主席建议实行计划生育,主席强烈反对,当场否决了他的建议,并提出一个令世人敬佩的观点! 马寅初可不是一般人,是中国有名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早年留过洋,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了个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还当过北京大学校长,名头响得很。马寅初研究过不少经济问题,但让他最上心的,还是中国的人口。 1953年,中国搞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一出来,吓人一跳——全国人口已经突破6亿大关!而且这数字还在蹭蹭往上涨,每年新增的人口多得让人咋舌。马寅初一看这架势,坐不住了。他算了一笔账:人口要是这么疯涨下去,粮食、住房、就业这些问题早晚得炸锅。经济发展再快,也架不住人多啊!于是,他琢磨出一个主意:得控制人口增长,推行计划生育。这想法在当时可是大胆得不得了,毕竟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人多力量大,谁会想到“少生孩子”呢? 1958年,马寅初把这个建议正式捅到了毛泽东面前。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国家能正视人口问题,别让未来的日子过得太艰难。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番好意却撞上了铁板。 毛泽东一听马寅初的建议,脸都拉下来了。他当场就把这主意给否了,还甩出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人多好办事!”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却有主席自己的逻辑。 那会儿正是大跃进时期,国家正鼓足了劲儿搞建设,到处都需要人手。修水库、建工厂、开荒种地,哪样不得靠人堆出来?在主席看来,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多,有了人,啥事儿都能干成。他觉得,人口多就是劳动力多,劳动力多就能干大事儿,就能让中国早点强大起来。而且,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不太平,主席可能还想着,人多也能壮胆气,真打起仗来不怕没人上战场。 主席这话一出,底下的人自然是齐声附和。马寅初的建议呢?就被扣上了“资产阶级观点”的帽子,成了批判的对象。那时候的政治风向就是这样,谁敢唱反调,谁就得吃苦头。马寅初的计划生育建议,就这么被按了下去。 马寅初的建议虽然当时没被采纳,可这事儿的影响却没那么容易散去。1958年之后,马寅初因为这个观点没少挨批,甚至丢了北大校长的位子,日子过得挺艰难。可他的想法却像一颗种子,埋在了中国的人口政策里。 时间快进到1979年,中国突然宣布开始搞计划生育政策,核心就是要控制人口增长。这不就是马寅初当年说的那套吗?虽然晚了20多年,但他的远见总算得到了证明。那时候国家发现,人口要是再不控制,真就养不下了。粮食不够吃,城市挤不下,工作岗位也不够分,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计划生育政策一推行,生孩子的事儿开始有了严格限制,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变了样。 再说主席的“人多好办事”,这话在当时确实有道理。中国靠着庞大的人口基数,硬是搞出了不少大工程,像三峡大坝这样的项目,靠的就是人多力量大。可时间一长,大家也看出来了,光靠人多不解决问题,经济发展还得讲质量,不能光拼数量。 回过头来看,1958年的这场争论,其实是两种思路的碰撞。马寅初看得远,他担心人口爆炸会拖垮经济;主席看当下,他觉得人多是干大事儿的本钱。两边都有自己的理儿,可惜当时的环境容不下马寅初的声音。 后来呢?中国的人口政策走了一条弯路。从1958年否决计划生育,到1979年不得不搞计划生育,再到后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够,又开始鼓励多生,这一路的调整可真不容易。每一步都带着历史的痕迹,也都留下了经验教训。马寅初的建议虽然晚了点被采纳,但他的眼光确实超前;而主席的“人多好办事”,也在特定年代里发挥了作用。
1958年,马寅初向主席建议实行计划生育,主席强烈反对,当场否决了他的建议,并提
文山聊武器
2025-07-06 20:32:35
0
阅读:495
善诚舍
马寅初自己生了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