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损失彻底被证实!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爆出猛料!以色列的海法炼油厂预计10月份才能全面恢复运营,这下以色列的汽车可要遭殃了,你敢信这个厂提供了整个以色列60%的油,结果被伊朗炸的直接关门4个月,就算从国外加急调油,也没法立刻填上缺口。 伊朗发射的导弹精准命中炼油厂的管道和输电线路,导致整个设施瘫痪。运营商巴赞集团紧急关闭所有生产线,3 名员工在袭击中死亡。尽管两周后部分设备恢复运转,但核心炼油装置受损严重,全面复产只能等到 4 个月后。 这场灾难对以色列的打击是致命的,以色列是典型的贫油国,本土石油产量极低,长期依赖进口原油加工。海法炼油厂停工后,全国 60% 的成品油供应瞬间消失。 即便以色列政府紧急启动战略储备,也只能维持有限时间。更麻烦的是,炼油厂的关闭引发连锁反应,全国加油站排起长队,物流运输成本飙升,普通民众的生活受到直接冲击。 为了填补缺口,以色列政府紧急向国际市场寻求原油。但这条路走得异常艰难。炼油厂的停产导致以色列短期内缺乏加工能力,即便进口原油也无法立即转化为成品油。 而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让中东阿拉伯国家对其保持警惕。尽管以色列过去曾从埃及、阿塞拜疆等国进口石油,但此次冲突后,这些国家对向以色列出口石油态度谨慎,担心卷入战火。 以伊冲突升级后,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风险溢价大幅上升。途经霍尔木兹海峡的油轮保险费用激增,部分船公司甚至拒绝承接前往以色列的订单。更雪上加霜的是,全球柴油库存处于低位,西班牙、英国等地的炼油厂也因事故停运,国际市场对柴油的争夺白热化。 以色列的能源结构缺陷在危机中暴露无遗,虽然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发现了数十亿桶石油储量,但由于该地区属于争议领土,开采计划长期受阻。页岩油资源同样因缺水问题被搁置,政府转而发展可再生能源,但太阳能等替代能源目前仅占电力供应的 20%,无法缓解石油短缺。 面对困境,以色列政府陷入两难。一方面,它需要尽快恢复炼油厂产能,为此不得不依赖外国技术团队协助维修。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飙升让进口成本大幅增加,进一步挤压财政预算。更棘手的是,伊朗的报复行动仍在持续,炼油厂周边的防空系统持续拦截来袭导弹,随时可能再次遭受打击。 这场能源危机也暴露出以色列外交的局限性。尽管美国暗示支持以色列的 “自卫权”,但特朗普政府并未承诺直接提供石油援助。以色列试图通过欧洲盟友协调能源供应,但欧盟自身也面临能源转型压力,难以提供实质性帮助。 对普通以色列人来说,油价上涨已经成为现实。特拉维夫的加油站汽油价格在一周内上涨了 20%,许多家庭被迫减少用车频率。物流行业首当其冲,货物运输成本增加导致超市商品价格普遍上涨,民众生活压力骤增。 这场危机的影响还在向全球蔓延。以色列炼油厂的关闭导致中东地区成品油供应紧张,国际油价因此出现波动。若冲突进一步升级,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 120 美元以上,重演 1973 年石油危机的噩梦。 以色列的困境揭示了现代战争的另一个维度 —— 能源战。 伊朗通过精准打击炼油厂,直接削弱了以色列的战争潜力。而以色列的应对措施不仅考验其危机管理能力,也暴露了其能源安全战略的脆弱性。
以色列万万没想到英国媒体会不顾及盟友情面,把以色列的底都透露给了全世界。英国每日
【9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