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旭、李梦都不愿意在WNBA闯荡,都回国打球了? WNBA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子篮球联赛,竞争激烈,但其水平最高的球员年薪不过25万美刀,还没有达到200万人民币,李月汝只有6万美刀,大约合40多万人民币。李梦在四川的年薪是400万人民币,韩旭也是400万人民币,她俩在美国打球不会比李月汝高,大概也就是四五十万人民币而已。 谁不愿意挣大钱?运动员的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李梦、韩旭回国打球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的薪金制度太不合理了,高薪低能。经过国内篮球的养生,李梦遇到对抗就容易摔跟头,韩旭也不如2022年世界杯时的状态。 钱,确实是绕不过去的大山。李月汝在WNBA拼死拼活一年到手6万多美元,换成人民币也就四十来万,北上广的白领努努力说不定都能赶上这数。转头看看国内,韩旭、李梦稳坐四川女篮,一年就是四百万起跳,李梦加上代言收入甚至能破千万——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换谁心里都得掂量掂量:黄金年龄就那么几年,不抓紧实实在在挣一笔,等退役了上哪儿找这机会去?所谓“为奥运备战”这理由,听着是挺崇高,可热身赛和奥运正赛里,她俩状态肉眼可见地往下掉,真没看出“高水平联赛备战”的效果在哪儿。 但光骂她俩“贪图安逸”“不够拼”,也不太厚道。WNBA那环境,对频繁回国的球员是真不友好。韩旭这一年简直像在坐跨国过山车,打完亚洲杯奔大运会,大运会结束没喘口气又得飞回来打亚运,纽约自由人那边教练的脸早就黑透了——季后赛关键时刻你总消失?得,板凳坐穿吧您嘞。李梦更憋屈,季后赛生死战,教练就给她两分钟露脸,明摆着不信任这种“空中飞人”。时间一长,战术体系融不进去,队友默契约等于零,再好的苗子也荒废了。结果呢?对抗强度跟不上,场上反应慢半拍,球迷一看急得直跳脚:“哎哟怎么一碰就倒?当年打世界杯那股劲儿呢?” 问题来了:为啥非把她俩往死里用?亚洲杯、大运会、亚运会...连非FIBA积分的比赛都得召回主力,篮协这“唯成绩论”的包袱背得也太沉了。打个比方,亚运会对手日本派二队练兵,咱这边却把核武器韩旭拉回来炸鱼塘——真至于吗?李月汝、黄思静这些悍将都在阵中,打亚洲队绰绰有余。这么搞,表面看是“重视国家荣誉”,实则透支球员职业生涯,活脱脱姚明式悲剧重演。 说到WNBA的低薪,根子还是整个社会对女篮的轻视。转播权卖不上价,赞助商掏钱抠抠搜搜,观众席经常空一半——商业价值上不去,球员薪水能高才怪。人家NBA一场门票顶WNBA球星一年工资,这生态,单靠球员拼命根本掰不动。不过也有像斯图尔特这样的聪明人,球场之外搞代言、玩社交媒体,硬是把收入拉高到联盟平均线好几倍。这条路,咱的姑娘们是不是也能琢磨琢磨? 再看国内联赛,虚火旺得让人心慌。四川女篮一年烧掉上千万,光养李梦、韩旭、王思雨这三巨头就砸进去一亿多。对比一下,新西兰一支女篮全队年薪不到200万,李梦一个人能养活人家两支队伍!钱堆出来的繁荣能撑多久?哪天赞助商撤了、政策转向了,这批高薪球员退役后,联赛还能剩下啥?更别提现在这“温室养花”的模式——对抗弱、节奏慢,打惯了养生球,到国际赛场真刀真枪干,立马原形毕露。 说到底,要破局就不能光让球员“二选一”。篮协得学聪明点:分级征召,非核心赛事放年轻人练手;俱乐部也松个口,放行期间工资酌情减点,平衡下成本;姑娘们自己也得想开,像李月汝那样——土耳其联赛当跳板,既赚钱又涨球,最后WNBA照样要她。钱重要,前途也重要,关键是怎么在中间踩出一条新路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李梦婉拒神秘队# #李月睋# #wcba韩旭# #WCBA# #女篮顶薪# #李月杝# #WCBA未入选# #美国女篮运动员#
为什么韩旭、李梦都不愿意在WNBA闯荡,都回国打球了? WNBA是世界最高水平的
万分纯真
2025-07-05 23:43: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