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中国人敢参战,我将让只靠步枪作战的中国人尸横遍野,将整个战场变成屠场!”1950年9月,麦克阿瑟得知中国即将出兵朝鲜,对着情报处长威洛比少将嚣张地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的秋天,两位美国五星上将对中国军队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判断,一位是时任国防部长的马歇尔,另一位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马歇尔说,世界古代大兵法家孙子就是中国人,他们的战略技术很高明;中共军队打败了日本,又打败了蒋介石几百万大军,派去朝鲜的很可能是精锐部队;中国人在历史上是讲义气的民族,他们不会袖手旁观。 而麦克阿瑟却认为,中国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他们不具备相应的工业实力;如果中国人敢参战,他将让只靠步枪作战的中国人尸横遍野,把战场变成屠场。 为什么同样是五星上将,两人的判断会如此不同?马歇尔的判断准确源于他对中国的深入了解,二战结束后,他为调停国共内战,在中国待了很长时间,这段经历让他深入接触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孙子兵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发现中国的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将领们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通过研究中共领导人,他认定毛泽东一贯主张初战必胜,与美军交手必定会派出精锐。 不仅如此,马歇尔还注意到中国的民族性格,他认为中国人重情重义,不会看着邻国被打而无动于衷,这一判断与当时大多数人的分析完全相反。 反观麦克阿瑟,他的轻敌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作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统帅,他在日本战场上战功赫赫,被美国人誉为"常胜将军",1950年9月,他指挥的仁川登陆战取得巨大成功,更是让他信心爆棚。 在麦克阿瑟眼中,一个刚建立的新中国,没有强大的空军,没有上规模的海军,没有成熟的装甲兵,连像样的坦克都没几辆,怎么可能与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对抗? 他甚至认为周恩来的警告不过是政治恫吓,中国根本没有与美军对抗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这种轻敌心理,让他完全忽视了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更重要的是,麦克阿瑟过分迷信武器装备的优势,忽视了战争中人的因素,他根本想不到,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军队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战场很快检验了两位将军的判断,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首战就让麦克阿瑟尝到了苦头。 在云山战役中,美军派出了引以为傲的骑兵第一师,这支从未败过的王牌部队,在战前还信心满满,然而让美军始料不及的是,志愿军第39军凭借高超的夜战技巧和近距离作战能力,成功包围了骑兵第一师第八团。 美军惯用的远程火力优势在志愿军面前失去了效果,即使美军投入大量炮火进行轰炸,志愿军依然死死咬住阵地不放,最终,这支美军引以为傲的部队在云山折戟沉沙。 真正让麦克阿瑟梦魇的是长津湖战役,在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下,美军陆战一师和七师遭遇了志愿军第9兵团的猛烈进攻,这些只有简陋武器的中国军人,硬是顶着严寒和美军的火力网发起冲锋。 战役持续一个月,美军陆战一师损失惨重:1000多人阵亡,4800多人失踪,7300多人因冻伤等原因减员,这支王牌部队几乎失去了一半战斗力,不得不狼狈撤离。 就连美军引以为傲的空军优势也被打破,1952年2月,在"米格走廊"上空,军功赫赫的美军空军少校戴维斯,被志愿军飞行员张积慧在短短两分钟内击落,这场空战再次颠覆了美军对中国军队的认知。 连续的失利让麦克阿瑟慌了神,他甚至想动用核武器,但这个疯狂的想法遭到杜鲁门政府的坚决反对,最终,这位不可一世的将军在1951年4月被解除了职务。
1951年初,金日成十分固执的要求志愿军南下继续追击美军,彭老总等人多次劝说无果
【45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