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马奇诺防线,法国会败的更快,门户洞开怎能抵挡住德军的钢铁洪流?这个构思是没有问题的,是有存在的意义的,错就错在法军的战略思想过于落后了。 这条防线,其实德国也是没有办法正面攻击的,这是战后德军自己承认的。 对于法国来说,从外交角度看,把德军矛头引向低地国家,尽可能分流德国攻势,迫使英国参战才是目的。在欧洲的近代外交上,英国是和荷兰比利时同进退的。 法国一战死亡了160万,家家户户都有炮灰,于是修条防线对内外表明态度:我们不想打出去,谁也别想轻易打进来… 把全部军力放在马奇诺防线上,守得住就是胜利,守不住就投降,这符合法国的国情现实。唯一漏算了装甲部队可以穿越阿登森林。迅速投降虽然声誉受损,但实际损失远小于一战。法国二战投降那么快,也是一战的时候被打的太惨了,然后对英国寒了心,英国想让法德血流干,法国想拖英国下水。英法互相攻打了几百年,暂时的盟友只是不互相伤害而已,互相配合基本不愿意,都希望对方和德国死磕,自己好做欧洲的一哥。 马奇诺防线让法国具有投降的资本,保留的工业是法国投降以后生存的资本。如果没有马奇诺防线,法国工业会被直接摧毁,法国民众会陷入更深的苦难。 法国人的战略没有没问题,马奇诺防线的作用就是让德国绕路,英法重兵就是在没有修筑防线的荷兰一线,只是德国从阿登方向兵行险招成功了。德国过阿登山区,是邓艾阴平奇兵,是魏延子午谷奇谋实战篇 其实法军也料到了德国会迂回,就是没想到德军突破阿登的决心和速度。法军的计划是用马奇诺防线逼迫德军入侵比利时,然后在比利时和德军决战。部署在阿登的法军实际是迟滞作用,只要英法在比利时击败德军,就可以从两翼夹击穿越阿登的德军。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德军穿出来了,英法在比利时却没能取得决战胜利。此时所有对英法不利的因素开始叠加,结果是德军迂回了英法联军,两翼要合拢了。如果没有敦刻尔克,二战恐怕当时就结束了。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不是不能进攻莫斯科,但必须分清主次,打莫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