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某 “专家” 振振有词提议:我们应当废除公元纪年,理由竟是 “西方文明产物”,这番言论让人啼笑皆非。 照此逻辑,我们是否该禁用智能手机(芯片技术源自美国实验室)、拆掉现代化铁路(首条铁路诞生于英国),甚至连 “经济”“干部” 这些日语借词都要从汉语词典里删除?这种非黑即白的 “文化洁癖”,看似守护传统,实则是用放大镜挑剔文明交融的痕迹,将自己困在狭隘的认知牢笼里。 在我文章的评论区,常有人挥舞 “西方二元论” 的大棒——不管你的观点对不对,你运用了西方哲学原理就是罪过。这些人在网上评论时,选择性忽略了:自己正用着安卓系统刷社交平台,喝着非洲舶来的咖啡豆研磨的饮品,连 “哲学”“科学” 这些词汇都是明治维新时期从日语转译的西方概念。回望历史,汉代张骞带回的葡萄种子,唐代长安街头的胡旋舞,明清时期利玛窦带来的几何原本…… 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孤岛,而是在开放包容中不断生长。现行农历的前身《时宪历》,正是传教士汤若望与中国天文学家共同修订的成果,这哪里有纯粹的 “原生文化”? 把文化传承等同于 “无菌培养”,是对文明演进的误读。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恰恰在于与民本思想、辩证智慧的深度融合;“哲学”“社会” 等术语的引入,不仅没有消解汉语的生命力,反而拓展了思想表达的维度。真正的文化自信,从不是守着 “血统纯正” 的执念固步自封,而是像阿拉伯数字冲破地域限制成为全球通用语言那样,让中国创造的 5G 标准、移动支付等新成果,成为世界共享的文明密码。 当有人还在纠结纪年方式的 “文化出身” 时,不妨看看深圳的无人机产业征服全球市场,成都的光伏技术改写世界能源版图——文明的价值从不由 “血统” 定义,而在于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将外来养分转化为创新动力。摒弃 “文化洁癖”,不是数典忘祖,而是让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迸发新的生命力。 有时候,我甚至有点怀疑这些人的动机!
刷到某“专家”振振有词提议:我们应当废除公元纪年,理由竟是“西方文明产物”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7-05 19:24:16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