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时,好奇地问道:“剧中严伟才确有其人吗?

受伤的梦娇 2025-07-05 17:38:42

1964年,毛主席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时,好奇地问道:“剧中严伟才确有其人吗?现担任何职?”随行人员支支吾吾地说:“副连长。” 1964 年 8 月,北戴河。毛主席坐在剧场,观看京剧《奇袭白虎团》。 舞台上,演员激昂唱道:“尖刀插进敌心脏,奇袭要把白虎降!” 听到这句,毛主席突然转头,问身边的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这个严伟才,有真人吗?” 萧华一下子紧张起来,额头冒出细汗。他心里清楚,毛主席对志愿军英雄事迹十分了解,但杨育才的情况实在特殊。 停顿片刻,萧华低声回答:“报告主席,严伟才的原型叫杨育才,现在是副连长,正在带新兵训练。” 毛主席皱起眉头追问:“奇袭白虎团是 1953 年的事吧?十一年前他就是排长,还立了特等功,怎么现在才是副连长?” 此时,剧场里锣鼓声不停,可毛主席已经没心思看戏,目光紧紧盯着萧华,等他给出解释。 正是这一问,就此揭开杨育才传奇又坎坷的人生故事。 要了解杨育才的坎坷与传奇,得先从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说起。1953 年 7 月 13 日,金城战役爆发前夜。志愿军 68 军 203 师 607 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接到一项艰巨任务。 他要带领 12 名侦察员,深入敌后,穿插到南朝鲜军 “白虎团” 团部,端掉敌人的指挥系统。“白虎团” 是南朝鲜军王牌部队,装备精良,防守严密,任务难度极高。 杨育才身高 1 米 82,高鼻梁、深眼窝。行动前,他化装成美军顾问,形象毫无破绽;朝鲜族战士韩淡年化装成南朝鲜军排长,其余队员扮成普通士兵。一行人趁着夜色,悄悄向敌人后方摸去。 队伍行进到 415 高地时,韩淡年发现异常 —— 队伍里多了一个人。杨育才不动声色靠近,用朝鲜语厉声喝问:“口令!” 那南朝鲜士兵吓了一跳,慌忙回答:“古轮欧巴(云雹)。” 就这么意外获得口令,侦察班顺利通过敌军岗哨。 快接近 “白虎团” 团部二青洞时,又遇上 40 多辆敌军增援汽车。杨育才果断下令:“打!” 侦察员们仅用 3 分钟,就炸毁 7 辆汽车,趁着敌人混乱,成功冲过公路。 此时,“白虎团” 团部会议室灯火通明,团长崔喜寅正在开会,丝毫没察觉危险逼近。 “动手!” 杨育才一声令下,三个战斗小组同时发动攻击。侦察员包月禄扔出手榴弹,借着硝烟冲进会议室,一枪击毙崔喜寅。 13 分钟后,战斗结束。这一仗,侦察班毙伤敌 97 人,俘虏 19 人,还缴获了李承晚亲自授予的 “优胜” 虎头旗。这面意义重大的旗帜,如今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见证着那段英勇历史。 这场战斗让杨育才成为了战场上的传奇,但回到现实生活,他的人生却充满了波折。 杨育才奇袭 “白虎团” 的事迹被改编成戏剧后,全国皆知。但现实中,这位一级战斗英雄的晋升之路,却充满坎坷。 杨育才出身贫苦,1949 年参军前,曾被国民党抓壮丁。这段经历,成了他后来发展的阻碍。 1954 年从朝鲜回国,他依旧是副排长。曾经一起奋战的老战友大多得到晋升,而他却因 “历史问题”,多年原地踏步。 1962 年,杨育才妻子临产,组织上出于照顾,将他从排长提拔为副连长。接到任命时,他正在训练场指导新兵投弹,手上缠着渗血的纱布,全是训练留下的伤痕。 指导员前来道喜:“老杨,恭喜啊!” 杨育才苦笑着说:“我这副连长,是老婆生孩子换来的。” 这句话,让在场众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但特殊年代,很多事身不由己,杨育才却从未抱怨,始终坚守岗位。 杨育才的命运,因为毛主席的过问迎来了转机。再回到 1964 年北戴河剧场。萧华将杨育才的情况,详细汇报给毛主席。 毛主席听完,重重敲了敲藤椅扶手,语气坚决:“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当晚,毛主席亲自致电总政治部:“杨育才的事,重新审查!要看他为党和人民做了什么!” 在毛主席的关注下,杨育才的档案被重新梳理。1964 年 10 月,他被破格提拔为营长。 此后,杨育才的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他先后担任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务。 1981 年离休时,组织问他有何要求,他只说:“想回老部队看看。” 在 68 军军部,他抚摸着当年缴获的 “白虎团” 团旗感慨:“这面旗子,比我命还重要。” 离休后的杨育才,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的英雄本色从未改变。离休后的杨育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青少年教育中。他担任 30 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做了 800 多场报告。每一场,他都用亲身经历,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1991 年,杨育才回故乡探亲。地方政府安排专车接送,被他婉拒。他坐着三轮车,回到阔别 42 年的杨家山村。乡亲们见到他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绿军装,朴实无华。 1999 年 5 月 26 日,杨育才在北京离世。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

受伤的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