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果断动手,反击欧盟,释放出前所未有信号。 (参考资料:2025-0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05 15:46:37

[太阳]中国果断动手,反击欧盟,释放出前所未有信号。 (参考资料:2025-07-05 东南早报——中方计划取消中欧领导人会晤部分议程?外交部回应) 2025年,中国和欧盟的关系迎来了建交五十周年的大日子,这本该是个值得庆祝、展望未来的时刻,中方高层也反复强调其“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在当下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里,双方似乎都渴望能携手,给世界多一点稳定。 为此,中方这边先动了起来,从6月底到7月初,外交部长王毅马不停蹄地访问了欧盟总部、德国和法国。 这趟行程的安排很有讲究,布鲁塞尔是“欧洲心脏”,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法国则是在国际上嗓门最大的欧盟成员,王毅此行,显然是为更高层级的互动铺路,希望凝聚共识,也妥善处理分歧。 台面上,“稳定”是双方心照不宣的关键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说,欧方致力于发展“稳定、建设性”的欧中关系,王毅也回应,中国视欧洲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对欧政策向来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双方都清楚,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中欧如果能稳住,阵营对立就搞不起来,全球化潮流也就不至于被轻易逆转。 然而,就在这些积极信号密集释放,你好我好的氛围里,一则爆料却给这台外交大戏泼了盆不大不小的冷水。 7月3日,有媒体引述匿名消息称,中国计划取消本月晚些时候中欧领导人会晤第二天的议程,这个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北京与布鲁塞尔关系紧张的又一个信号。 面对追问,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也颇为耐人寻味——只说双方正就会晤的具体安排保持沟通,这种不否认也不承认的回应,本身就很有戏。 事情走到这一步,其实并不偶然,尽管今年以来中欧关系有过一阵“小阳春”,欧洲多国政要相继访华,欧洲议会也取消了对华交往限制,但底下的小摩擦一直没断过,说白了,欧盟的心思其实一直很纠结。 一方面,欧盟内部对中国的看法从来就没统一过,有主张合作的,也有鼓吹强硬的,大家各唱各的调,另一方面,欧盟所谓的“战略自主”更像一句口号,尤其在防务安全上,还得看美国的脸色。 随着美国设定的90天“对等关税”暂缓期即将到期,布鲁塞尔那边似乎也急着想通过一些对华不友好的言论和姿态,来向大洋彼岸的美国“交作业”。 进一步看,这种纠结心态背后,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感,今天的中国,拥有比整个欧盟人口还多的中产阶层,产业升级的速度也日新月异,这意味着,欧洲的单一市场和技术优势,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中国仰视。 力量天平的变化,让欧盟感到些许不自信,于是过去的互补合作,越来越多地被保护主义和防御姿态所取代。 即便如此,王毅的欧洲之行依然释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方仍准备按照既定节奏,推动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关系向前走。 所以,2025年7月的中欧关系,呈现出一幅颇为拧巴的画面:一边是纪念建交五十周年的美好愿景和高层穿梭外交的热闹场面,另一边却是峰会议程可能缩水的传闻和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矛盾。 在建交五十周年这个关键节点上,我们不禁要问,中欧这艘大船,究竟是会校准航向、成为世界真正的“稳定之锚”,还是会在摇摆中,各自盘算自己的小九九?这恐怕才是接下来几个月,最值得观察的戏码。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