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一单亲妈妈身患癌症,临终前打算将11岁和8岁的儿子托付给亲戚,谁知亲戚们集体哭穷,拒绝帮其抚养,无奈之下,单亲妈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信源:澎湃新闻 刘福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眼神涣散,脸色苍白。她曾经也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女人,为了生活早早外出打工,靠着一双手供养两个儿子。 命运一次次残酷地打击她:丈夫因病去世,公婆因为悲痛和年老相继离世,自己的父母也没熬过那几年的病痛,先后撒手人寰。短短数年,她成了家中最后一个支柱。 可如今,她也撑不住了。 那是她第一次看到癌症报告时,整个人都愣住了。她默默走出医院,站在路边,看着街头车水马龙,心里像是被掏空了一块。不是怕死,而是害怕死后,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她的大儿子11岁,小儿子才8岁。年纪虽小,却十分懂事,早早学会了做饭、洗衣。尤其是哥哥,总会把碗里的肉夹给弟弟,说:“妈说我是哥哥,要让着弟弟。” 看着他们在小屋里打打闹闹,刘福兰心里一阵发酸:自己一走,这世上还有谁会这样疼他们? 她开始求助亲戚。她把两个孩子牵着,挨家挨户地敲门,跪着哭着请求他们收养:“我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要你们愿意收养孩子,我这条命不要也行……” 可每一户人家都是一副难色——有的摇头叹气,说家里负担太重;有的干脆拒绝:“我们自己家的孩子都供不起,哪还有能力再管别人家的?” 刘福兰听得出他们的冷漠,也理解他们的为难,只能拖着病躯转身离开。 那段时间,她的病情加重,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可她强撑着,不敢倒下。她还有两个孩子要安排。 她写了几份遗书,又在笔记本上记下孩子的生活习惯、过敏史、喜欢吃的食物、过生日的日期…… 她不想让孩子成为孤儿,更不想让兄弟俩被拆散。“他们是兄弟,是彼此唯一的亲人,不能分开。” 在万般无奈之下,刘福兰鼓起勇气,拨通了公益组织的电话,哑着嗓子请求:“我快不行了……求你们帮我找个愿意收养他们的家庭……就一个要求,不能把他们分开……” 公益组织被她的处境震撼,也被她的坚持感动,迅速通过网络发起求助信息。一时间,这条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传播,成千上万的人看到了这个故事。 “一个母亲,临终前最大的心愿竟是让孩子不被拆散。” 无数网友在屏幕前红了眼眶,有人发起捐款,有人留言愿意收养两个孩子,还有人打来电话,说愿意飞来湖南,当面接孩子回去抚养长大。 而刘福兰,在病床上一次又一次地鞠躬致谢:“谢谢,谢谢,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没办法了,给你们添麻烦了……”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但每一个字都带着她做母亲的哀求与愧疚。 就在这时,远在外地打工的外甥尹世民在网上刷到了这条新闻。那一瞬间,他愣住了,脑子嗡嗡作响。他记得小姨年轻时很爱笑,是家里最有主意的人。 自己小时候读书没钱,是小姨一笔一笔攒出学费。他还记得,小姨每年都会打电话问候一句:“过得怎么样?别太累了。”可如今,她病重躺在医院,为两个孩子四处求人。 他眼眶红了,连夜请了假,坐了最早一班长途车,赶回了家。 他进医院病房时,刘福兰虚弱地看着他,声音沙哑:“你怎么回来了?……孩子的事我会想办法的……” 尹世民红着眼睛,扑通一声跪在病床前:“小姨,我来了,我来照顾他们!您别操心了!”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进了刘福兰心里。她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瘦瘦弱弱、如今已变成壮年男子的外甥,终于哭出了声。 几天后,刘福兰在病榻前,看着两个儿子和尹世民围坐在身边,紧紧握着他们的手,说:“以后,你们要听哥哥的话,好好长大,不许吵架,要永远在一起,永远是兄弟。” 孩子们点头,哭成一团。 最终,刘福兰在一个清晨安详地离去,嘴角带着满足的微笑。她知道,自己的孩子不会孤单。 当地政府得知此事后,迅速行动,不仅为尹世民一家三口安排了两套相连的廉租房,还给予了抚养补助、生活补贴和孩子教育资助,帮助他们安顿下来。 新房子虽不大,但温暖整洁。哥哥每天帮忙做饭、照顾弟弟,弟弟每天跟着尹世民学写字、背诗歌。
“她太会过日子了!”近日报道,湖南株洲,一位在外打工的女生,月薪仅2700元,房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