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22天,李在明终于对“中美二选一”,给了一句准话!李在明公开发言明确表达:“韩国不会选择‘中美二选一’,而是将坚定走实用主义路线。”
李在明为什么突然要搞实用主义?其实,韩国夹在中美之间,两边都得罪不起。经济上,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韩贸易额达3600亿美元,半导体、汽车这些关键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超过40%。
可安全上,韩国又离不开美国,驻韩美军虽说让韩国人心里膈应,但真要没了这层保护,朝鲜半岛的局势还真不好说。
而尹锡悦之前跟着美国搞“价值观外交”,结果对华贸易额暴跌,年轻人失业率飙升,民众怨声载道。
李在明上台后,赶紧调整策略,毕竟选票是要靠民生撑着的。
而李在明的实用主义,就是“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两边都不得罪。
就比如,他一边拒绝美国将军费提升至GDP5%的要求,强硬表态“国防预算自主权不容谈判”,还拒绝出席北约峰会,摆明了不想被美国绑得太紧。
另一边,他派国会代表团访华,推进AI产业合作,考察华为、商汤科技等中企,甚至考虑无限期延长中国游客免签政策,想靠旅游业拉动经济。
这种两边讨好的策略,表面上看挺聪明,可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就拿半导体来说,韩国半导体产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度高达60%,可美国却逼着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限制对华技术出口。
李在明倒是想两边都占着,一边推动三星保留30%先进制程产能在本土,一边又想和中国共建3纳米以下制程研发中心,结果两边都不讨好。
美国批评他“破坏芯片四方联盟”,中国也对他的诚意持怀疑态度。
反观韩国国内,保守派对李在明的政策也是一肚子意见。国民力量党批评他“对邻国妥协投降”,担心对华合作会让韩国经济过度依赖中国。
而且,李在明自己还背着五项刑事指控,保守派随时可能借机反扑。他要是不能在短期内做出成绩,稳住民心,这实用主义路线怕是走不下去。
此外,美国特朗普政府对韩国的态度一直很强硬,之前临时取消和李在明的会晤,现在又在关税谈判上卡着脖子,要求韩国在7月8日前达成协议,否则就加征钢铝关税。
李在明虽然嘴上说“尽最大努力”,但心里也清楚,美国这是在逼他选边站。要是真把美国惹急了,韩国的安全利益可就悬了。
李在明的实用主义外交,就是想在中美之间找个平衡点,既保住经济利益,又维护国家安全,可这谈何容易。
从短期来看,他的策略确实能缓解中韩关系紧张,为韩国经济争取一些喘息空间;但长期来看,这种摇摆不定的政策很可能让韩国陷入两边不讨好的境地。
美国不会容忍韩国在关键问题上“脚踏两条船”,中国也不会无条件支持一个在核心利益上含糊其辞的国家。
随着,韩国国内政治斗争激烈,保守派和进步派水火不容。李在明一边要应对美国的压力,一边还要提防保守派的反扑。
他要是不能在国内凝聚共识,实用主义外交就成了无源之水,根本行不通!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