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在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坎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吴成德,1912年出生在山西新绛县宋温庄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家里没啥钱,他从小就得帮着干农活,挑水劈柴是日常。村里有个破旧的小学,屋顶漏雨,他却特别爱学习,每天走几里路上学,晚上点着油灯复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他当了村里的小学老师,乡亲们都挺喜欢这个踏实的小伙子。 1937年,日本鬼子打进来,村里的平静没了。吴成德看不下去日军的暴行,爱国的心一下子被点燃。他撂下教鞭,告别家人,跑去太原参加了中共办的山西军政训练班,学军事、学政治。同年6月,他加入牺牲救国同盟会,9月正式成了共产主义者,从此走上革命路。他先被派到新绛人民武装自卫总队当指导员,带着乡亲们在汾北打游击。有一次夜袭,他带队摸进日军哨所,抢了物资,还点了弹药库,火光冲天,乡亲们士气大涨。 1939年,自卫队改编成山西新军213旅,吴成德当上57团3营教导员。他带兵打过百团大战,在山路上埋伏日军车队,炸桥断路,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中条山反“扫荡”时,他冒着枪子儿组织部队护送老百姓撤退,救下好几百人。解放战争时,他又参加了运城、晋中、太原等大战。1949年太原战役,他站在前沿指挥,顶着炮火带队突破敌防线,立了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吴成德升任解放军60军180师政治部主任,后来还代理师政委。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跟着志愿军入朝,负责政治工作,给战士们鼓劲儿。他经常跑前线,跟战士们一块儿吃住,还亲手给伤兵包扎,特别接地气。 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得正激烈,60军180师奉命掩护主力撤退。吴成德带部队守在汉江附近,对上装备牛得多的联合国军,仗打得特别惨。5月24日,敌军两面夹击,180师被围得死死的。师部决定分散突围,吴成德挨个连队检查准备。可走到一条山沟,他看见几百个伤员挤在一块儿,担架上全是血,战士们疼得直哼哼。时间紧,师部已经撤了,但他死活放不下来这些兄弟。他果断下令杀掉自己的战马,跟大家表示要死一块儿死,然后把伤员分成小组,带着他们钻进深山打游击。 接下来的14个月,吴成德带着这帮伤员在朝鲜山里熬日子。白天躲山洞,晚上挪地方,吃野菜喝溪水,硬撑着。有一次敌军搜山,他趴在草丛里盯着敌情,带着队伍躲了过去。可补给没了,人越来越少,到1952年8月,就剩他和俩战士。饿得不行又冷得要命,最后还是被美军巡逻队抓了。 在釜山战俘营,吴成德受尽了折磨。审讯时电刑上身,疼得满头大汗,他愣是一声不吭。美军把他扔进黑屋子,两个大喇 LEXAN 叭24小时喊“快交代”,想磨垮他。他咬着牙扛住了。1953年9月,停战协定签了,他才被送回国。 回国后,吴成德被送到辽宁昌图的“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住了几个月的简易宿舍,天天接受审查,把朝鲜的事儿一点点交代清楚。1954年,审查结果下来,他被开除党籍和军籍,直接打发到辽宁盘锦大洼农场当副场长。那地方偏得要命,冬天冷得刺骨,他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住的土坯房还漏风。周围人看他的眼神也不对劲,日子过得苦哈哈。 这时候的吴成德,心里肯定不好受。从战场上的大将,变成农场干活的“问题人物”,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可他没抱怨,也没垮掉,就那么默默扛着。到了1980年,中央出了个文件,说要重新审被俘志愿军的案子。吴成德的事儿被翻出来查了两年,1982年终于得出结论:他在战俘营没叛变,表现够忠诚。于是,党籍军籍恢复了,待遇也按军级算。他27年的委屈,总算有了个交代。他带着家人回了山西运城,日子才算安稳下来。 晚年的吴成德没闲着,干劲儿还挺足。他当了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名誉主任,常跑学校给学生讲抗战和抗美援朝的事儿。他声音大,讲得又生动,学生们都爱听。他还当了好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做了上百场爱国主义报告会,鼓励年轻人别忘了老一辈的苦。他自己过得挺俭朴,可对公益特别上心,攒点钱就捐出去,灾区、老区、学校,他都帮过。据说,他一共捐了4万多块,那时候这可不是小数目。1991年,他还得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个人称号。 1996年3月,吴成德在运城去世,84岁。他走得挺平静,家里人收拾遗物时,找到一堆感谢信和捐款收据,才知道他干了多少好事。他这一辈子,从战场到农场,再到晚年的奉献,真的是大起大落,传奇得不行。 吴成德的故事听着挺震撼。他在战场上不怕死,战俘营里不低头,回国后挨整也没倒下,最后还默默做了那么多贡献。换成一般人,早崩溃了。他咋就这么硬气呢?可能就是那股子信念吧,打不垮,磨不灭。
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
甜心宝贝笑弯弯
2025-07-04 21:40: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