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三字,堪称华夏权臣的催命符,谁沾谁死。
檀道济(南朝 宋)功高震主,威名赫赫。大臣一封奏疏直插心窝,内容大概是“在前朝立下大功,子孙又皆是人中龙凤,这怎么看都和当年的司马懿相似”宋文帝刘义隆一看,这还了得?杀!
长孙无忌(唐)顾命元老,位极人臣。政敌许敬宗一顶帽子扣下:“无忌就是当世司马懿!”唐高宗李治闻之,脊背发凉。贬!最终逼死。
武三思(唐)权倾朝野,跋扈一时。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讨伐檄文直指核心:“武三思者,当代司马懿也!”随后,武三思人头落地。
李善长(明)开国元勋,古稀之年安享尊荣。奈何“司马懿转世”的流言一起,明太祖朱元璋眼中再无老臣,只有隐患。杀!满门抄斩。
李靖(唐)战神李靖,是这批受害者里唯一得以善终的。年过七十,重病卧床,无法随唐太宗李世民远征高句丽。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御驾亲临探望的天子一句看似勉励的问候,却比刀剑更寒心:“爱卿勉力啊!昔日司马懿(字仲达)不也老病缠身?最终不还是强撑病体,为魏室建立了不朽功勋么?”
此言一出,卧榻之上的李靖如遭雷击,哪里还敢养病?几乎是吓得从病床上弹了起来,拼了老命也得挣扎着 “自强”!
论冤屈,李善长当属第一,古稀之年因转世之名惨遭灭门。
论惊悚,李靖拔得头筹,垂死之际被一句司马懿吓得魂飞魄散,强行“回光返照”。
但无论后世谁最恨司马懿,有一点毋庸置疑,司马懿这个名字本身,在帝王权术的修罗场里,就是一张不折不扣的死亡通牒。它代表着帝王心中最深沉的猜忌与恐惧,一旦贴上,轻则失势,重则灭族。其威力之巨,堪称封建王朝政治生态中的顶级“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