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2岁的歌手屠洪刚在美国演出时,遇到了年仅19岁的中美混血美女黛西,屠洪刚被深深地吸引了。为了追到黛西,屠洪刚不惜找好友那英借钱买车。在屠洪刚的猛烈追求下黛西投入屠洪刚的怀抱,两人很快结婚。 美国纽约的一间华人剧场内,22岁的中国青年歌手屠洪刚登台献唱。 他的外貌俊朗,声音磁性,在那个年代,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文艺青年,却凭借一首首深情的歌曲征服了不少观众。而就在那场演出之后,一个19岁的中美混血女孩黛西闯入了他的世界。 黛西生于美国,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她天生一副混血面孔,金棕色的卷发、大眼睛,高挑的身材,落落大方的气质,一出现就吸引了屠洪刚的全部目光。 据说,屠洪刚在后台第一眼看到她时,整个人就愣住了。黛西的笑容让他如遭电击,一颗年少的心立刻翻涌起波澜。 他鼓起勇气与黛西搭话,用磕磕绊绊的英语和她交流,还夸张地模仿美国电影里男主角的桥段,搞得黛西忍俊不禁。 但黛西并不是那种容易被外表吸引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梦想,是纽约一所大学的艺术系学生,酷爱舞蹈,性格独立。 她对中国这个遥远东方国度也并不陌生,因为母亲常在家里讲述故乡的故事。 屠洪刚就抓住了这个共同话题,每天找机会约她见面、送花、写信、弹吉他唱中文歌,甚至为了给她一个“像样的男人印象”。 他还四处借钱买了一辆二手小轿车,据说那英也在这个“追爱计划”中借了他一笔钱。 几个月的热烈追求后,黛西被他的真诚和浪漫打动,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闪电般地结婚。很快,他们的爱情结晶——儿子屠芮葆出生了。 童话往往停留在最美的那一页,接下来生活展开的,却是一个令人唏嘘的现实故事。 怀孕六个月时,黛西的身体已经非常沉重,生活中的各种琐碎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这个时候,她最需要丈夫的陪伴与照顾,但屠洪刚却突然提出要回中国“处理事业上的事情”。黛西虽然心里不舍,却被他说服了。可她不知道,这一去,便成了永别般的远离。 屠洪刚回到国内后,音乐事业发展迅猛,名声也随之水涨船高。他在电视节目中频频露面,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而那边厢的黛西,却独自在异国他乡挺着大肚子、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一边担心胎儿的健康,一边等待屠洪刚的回信、来电。可那些承诺很快就变得遥远而空洞。 孩子出生后,生活变得更加艰难。黛西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又在外地工作,身边根本无人可依。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在家带孩子。 可现实是残酷的,一个女人,一个异乡的年轻母亲,照顾婴儿、管理家庭,还得忍受丈夫的缺席,这样的生活让她日渐消瘦、精神紧张。 眼看儿媳陷入困境,屠洪刚的母亲呼延生心疼得不得了,竟决定独自一人飞赴美国去照顾这个异国的孙子和儿媳。 那一年她已经50多岁,不会英语,也从未出过国。踏上这条路之前,街坊邻里都劝她:“你一个老太太,怎么去美国照顾娃?人生地不熟的。” 但她倔强地说:“我不去,她一个人怎么办?这孩子是我孙子!” 于是,呼延生拎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大箱子,一个塞满尿不湿、奶粉,另一个装着从老家带来的腌菜、豆腐干,只身踏上了跨越大洋的飞机。 到了美国之后,她连问路都困难,走哪都得靠写下来的地址给路人看;去超市也不敢开口,宁可用手指着商品表达需求;夜里抱着孩子喂奶、换尿布,彻夜无眠,白天还要安慰时常情绪低落的黛西。 而在这一切发生时,屠洪刚在国内却过着光鲜的生活。唱歌、上节目、出唱片,一副“无所牵挂”的模样。 他对外极少提及有一个美国妻子和孩子的事,甚至在一些访谈中还用“自由”形容自己的状态。而他的母亲和孩子,却在大洋彼岸度过了三年的孤独与艰辛。 这段不对等的婚姻终究没能撑得下去。 三年后,黛西终于鼓起勇气提出了离婚。她不愿再继续做一个“丧偶式婚姻”的受害者,也不愿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呼延生,也带着万般愧疚的心情收拾行囊,回到了北京。 屠洪刚并没有公开回应这段失败的婚姻,而那位曾经为爱奔赴美国、最终遍体鳞伤的女孩,也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据说,后来黛西带着屠芮葆回到了父亲所在的城市,重新开始了生活。至于屠洪刚,他也并没有和儿子建立起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亲情联系。
1989年,22岁的歌手屠洪刚在美国演出时,遇到了年仅19岁的中美混血美女黛西,
牧童的娱论
2025-07-04 16:12: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