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三年未熄,为何战争停不下来?

雨书 2025-07-04 14:50:19

俄乌战争在三年硝烟中泥足深陷,远超最初预期。俄罗斯为何迟迟无法按下“终止键”?剖析其深层逻辑,核心有三: 1. ​​目标之踵:层层加码的“任务滑梯”​​ 战争初期,俄方精心策划“闪电奇袭”,欲速取基辅实现政权更迭。然而基辅城下折戟,迫使莫斯科迅速“Plan B”:转向东乌地区争夺战略要州。战局胶着中,另一个要害暴露——​​保障克里米亚走廊的绝对安全成为新的刚性目标​​。每一次受挫都催生新目标,如同踏上不断倾斜的滑梯,​​任务清单不断拉长​​,战局愈陷愈深,主动权被目标绑架,刹车愈加困难。 2. ​​外援之困:乌克兰背后的“北约血泵”​​ 俄罗斯曾寄望于“速决战”压垮乌克兰,却忽略了西方干预的决心。北约国家构建起持续输血系统,从最初的轻武器、防空导弹,步步升级至主战坦克、远程火箭炮,甚至即将输送的​​F-16战机​​。乌克兰在西方的强力输血下,实现了从抵抗到韧性再生的蜕变。面对打不垮、且战力不断跃升的对手,俄军被迫从“速胜”转向旷日持久的​​拉锯式“耐力马拉松”​​——赌的是西方先耗光援助意志,或乌克兰先耗干有生力量。 3. ​​国内之锚:战争已成普京的“战略绑定”​​ 对俄最高决策层而言,战争已被塑造成关乎俄罗斯国本存续的“卫国之战”。体面撤军或承认失利,无异于政治自杀。对内宣传已将战争与国家安全深度捆绑,退缩即意味着灾难性的合法性崩塌。同时,战争这台“怪兽”已在俄内部培育出一批强力拥趸——​​军工复合体空前繁荣​​,产线轰鸣,订单爆满,大量就业和利益与此绑定。这架轰鸣的“战争机器”本身,也成为持续运转的强大推手。 ​​一场战争,三重枷锁。​​ 冲突早已超越最初的领土诉求,演变成俄罗斯与西方阵营间关乎耐心、资源与国际影响力的耐力拉锯战。俄罗斯深知彻底胜利遥不可及,但惨败结局更无法承受。只能背负沉重代价,在战场上艰难维持。

0 阅读:3

猜你喜欢